:::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面子”理論批判與“樣子”範疇建構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陳玉生
作者(外文):Chen, Yushe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9:1
頁次:頁251-272
主題關鍵詞:面子理論樣子範疇角色扮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Spencer-Oatey, H.(2007)。Theories of Identity and the Analyze-sis of Face。Journal of Pragmatics,39,639-656。  new window
2.陳玉生(20110900)。東周"名分"思想建構--作為"名分社會"的分析範式。社會理論學報,14(2),317-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生(20140300)。剩餘範疇:社會科學的處境與目標。社會理論學報,17(1),159-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翟學偉(1999)。個人地位:一個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國日常社會的真實建構。中國社會科學,1999(4),144-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費孝通(2003)。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0(3),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姜智芹(2005)。文學想像與文化利用: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費孝通(2005)。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語堂(2002)。吾國與吾民。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柏楊(2008)。醜陋的中國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易中天(2006)。閒話中國人。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樂國安(2002)。當前中國人際關係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華文(1999)。喪葬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正光(2006)。語言非範疇化--語言範疇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顧德融、朱順龍(2001)。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先縉(1989)。中國人的面子觀。中國人的權力遊戲。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翟學偉(2005)。中國人臉面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人情、面子與權力的再生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友蘭(1996)。新理學。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馮友蘭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光國(1989)。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與遊戲。中國人的權力遊戲。臺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耀基(1988)。「面」、「恥」與中國人行為之分析。中國人的心理。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own, Penelope、Levinson, Stephen C.(1978)。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