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然美學形式表徵之初探
書刊名: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
作者:梁文禎賴志純
作者(外文):Liang, Wen-jengLai, Chih-chu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1
頁次:頁43-51
主題關鍵詞:自然美學侘び寂魏晉玄學產品形式Aesthetics of natureWabi-sabiChinese philosophy of Xuan XueProduct for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黃熙宗(20010500)。工藝、藝術與審美。視覺藝術,4,16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慶坤(20090600)。從自然美學探討中國山水畫的現代意義。育達學院學報,19,77-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重生、張瀛洲(20020200)。日本傳統茶道文化對安藤忠雄建築案例之影響。建築學報,39,10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金滿(2013)。抽象繪畫中的禪意表現(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詠亘(2011)。台灣文化情感美學之商品設計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天韻(2008)。美學評價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菀瑋(2010)。從自然美學探討恢復效益之提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碧秀(2006)。以中國傳統藝術觀論內湖山石(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佩玲(2002)。觀美如霧--一種觀看的框架。台北:田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勳(2003)。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臺北市: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岡倉天心、鄭夙恩(2006)。茶之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數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漢寶德(2007)。談美感。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瑋(1996)。日本的智慧。臺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佩玲(2002)。和風浮世繪--日本設計的文化性格。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柳宗悅、張魯(2013)。日本民藝之旅。新北市: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渭渠(2012)。日本文化史。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a Vie編輯部(2008)。日本的手感設計Touch of design。台北市:麥浩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歐納‧科仁、蔡美淑(2011)。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崇宏(1996)。造形基礎。台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昭融(2009)。日本茶道設計之旅。台北市:麥浩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同華(1986)。中國美學史論集。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成復旺(1992)。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