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八人制室內拔河比賽團隊動作形態探討
書刊名:成大體育
作者:葉明嘉田詠惠
作者(外文):Yeh, Ming-chiaTien, Yung-hui
出版日期:2014
卷期:46:1=64
頁次:頁1-12
主題關鍵詞:拔河八人制動作分析Tug of warEight people'sMotion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涂瑞洪(19970300)。拔河之源由及基本力學概念。臺灣省學校體育,7(2)=38,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親、林耀豐、涂瑞洪(20071000)。國小學童八人制室內拔河運動指導法初探。屏東教大體育,11,231-2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萬娟、單文建(2006)。拔河源自楚地考據。江漢考古,2006(2),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江玉棻、許影由(2002)。拔河運動不同啟動步之探討。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02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良遠、高明峰(2003)。拔河不同握繩姿勢對拉力的影響。2003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梓林、謝志鍵、黎孝雅、林武成、蔡宗恩(2003)。八人制拔河不同坐姿起身之生物力學分析。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03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于詮、陳祥慈、楊素冠(2007)。拔河動作之關節角度和傾斜角度分析--不同等級選手之個案比較。兩岸體育與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研討會,13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宗恩、翁梓林、謝志鍵、黎孝雅、林武成(2003)。拔河坐地後起身動作之肌電圖特徵分析。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2003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志忠(2005)。不同握法對拔河運動最大拉力及持續拉力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峰偉(2005)。八人制室內拔河國家隊選手進攻動作--「歐洲後退步」與「日本後退步」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昇(2004)。八人制拔河不同坐地距離及不同軀幹體角對坐地起身動作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家耀(2001)。萬福國小拔河選手在不同靜態拔河姿勢下之不同身體屈伸長度對水平拉力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黎孝雅(2004)。八人制拔河不同後退步步法對個人與團隊拉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鐘民儒(2004)。拔河不同坐地距離對起身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樹淵、國立編譯館(1997)。運動生物力學。臺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2002)。國際拔河比賽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