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思想歸屬、文本與事實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羅伯中
作者(外文):Luo, Bozho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9:2
頁次:頁429-481
主題關鍵詞: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馬克思社會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Golowina, Galina(1980)。Das Projekt der Vierteljahrsschrift von 1845/1846: Zu den ursprunglichen publikarionsplaenen der Manuskripre der Deutsche Ideologic。Marx-Engels-Jahrbuch,3,260-274。  new window
2.張一兵(1995)。馬克思主義哲學新視界的初始地平線。南京大學學報,199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侯才(2003)。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笫一章文稿結構的重建。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魯克儉(2008)。再論《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作者身份問題。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加圖力亞(2006)。〈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章手稿的結構和內容。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克儉(2006)。關於〈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排序問題。哲學動態,2006(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巴加圖裏亞(1984)。〈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料,1984(1),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義修(2016)。對MEGA2版〈德意志意識形態〉編輯方案的三個追問。〈德意志意識形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發展研討會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2016年年會,(會議日期: 2016年10月)。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玉蘭(2016)。梁贊諾夫是(德意志意識形態〉手稿的「發現者」嗎。〈德意志意識形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發展研討會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2016年年會,(會議日期: 2016年10月)。南京。326-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文吉、趙莉、尹海燕、彭曦(2010)。《德意志意識形態》與MEGA文獻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廣松涉(2005)。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邁耶(1932)。恩格斯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望月青司(2009)。馬克思歷史理論的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貝特(2014)。MEGA:陶貝特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一兵(2009)。反鮑德里亞。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udrillard, Jean、仰海峰(2005)。生產之鏡。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魏小萍(2010)。探求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原文文本的解讀與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梁贊諾夫、夏凡(2008)。梁贊諾夫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特雷爾.卡弗(2008)。馬克思與恩格斯:學術思想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弗‧梅林(1965)。馬克思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arx, Karl(2004)。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arx, Karl、von 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0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Kellerhoff, Sven Felix(20040512)。Die 'Deutsche Ideologie' hat es nie gegeben: Die Marx-Engels-Gesamtausgabe setzt auf Textkritik and raumt mit alten Stilisierungen auf,http://www.welt.de/data/2004/05/12/27GG4G.htm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贊諾夫(2008)。《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編者導言。梁贊諾夫版〈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andshut, Siegfried(2004)。Einleitung zur 1. Auflage。Karl Marx: Die Fruhschriften。Stuttgart:Kroner。  new window
3.廣松涉(2005)。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一兵(2005)。文獻學語境中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原初理論平臺。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小萍(200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閱讀:是否讀出了另一個馬克思?。哲學年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廣松涉(2005)。〈德意志意識形態〉在文獻學上的諸問題。文獻學語境中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立新(2008)。〈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市民社會概念。新版〈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