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敦煌本《啟顏錄》創作題材探討
書刊名:雲科漢學學刊
作者:王麗惠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2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敦煌文獻啟顏錄笑話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齊如山(19620108)。談整理笑話。中國一周,61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林娣(1989)。《啓顔錄》及其遺文。蘇州大學學報,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繼紅(1991)。淺論《啓顏錄》。齊魯學刊,19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娟玉(1997)。《啓顔錄》初探。大陸雜誌,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志翹(200603)。輯注本《啓顏錄》詞語注釋商兌。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靈芝(2008)。論敦煌本《啓顏錄》中關于佛教的笑話。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2),251-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俐雯(2007)。《啓顏錄》探析。新亞論叢,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培潔(2010)。《啓顏錄》版本流傳考述。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子今(2002)。中國古代的政治笑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東陽(20070500)。辭雖傾回,意歸義正--宋人笑書《開顏集》「雅俗之辨」釋義。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38(1),2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瑤(2009)。《啓顏錄》成書考。第三屆中國俗文化國際學書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巧陵(2007)。當代笑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清俊(1984)。中國古代笑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東陽(2000)。六朝志人小說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瀟瀟(2006)。唐代幽默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曹林娣、李泉(1990)。啓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裕焜、陳惠琴(1993)。中國諷刺小說史。遼寧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reud, S.、彭舜、楊韶剛(2000)。詼諧與潛意識的關係。臺北市:知書房(米娜貝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樂成(1980)。隋唐五代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振鐸、王雲五、傅緯平(1992)。中國俗文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達先(1992)。中國民間文學槪論。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勰、周振甫(1994)。文心雕龍注譯。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必祥(1997)。古代散文文體槪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寶玉(2005)。敦煌文獻探析。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曉平(2005)。唐土的種粒--日本傳演的敦煌故事。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迅(2007)。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語堂(2009)。林語堂專輯--論幽默(隨筆)。臺北:Literature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介凡、婁子匡(1975)。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榮新江(2001)。敦煌學十八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