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是否需要化學治療?
書刊名:臨床醫學
作者:林宏鑫張世慶姜正愷林楨國
出版日期:2017
卷期:79:1=469
頁次:頁1-4
主題關鍵詞: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復發化學治療Colorectal cancerRisk factorRecurrenceChemotherap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目前在第二期大腸直腸癌病人的治療,一般是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但術後輔助性化療的使用,仍有爭議尚待釐清。我們會以大多數認定的高風險因子,例如臨床及病理特徵,來評估第二期大腸直腸癌病人接受輔助性化療的預後。此篇文章我們收錄了從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1039位病人在台北榮總接受了大腸直腸癌手術,而在962位患者中,有37位是T4腫瘤,有50位是有淋巴血管浸潤,有39位是分化不良的腫瘤,有249位術前癌胚抗原(CEA)值大於5 ng/mL,和有53位病人是接受緊急手術。在術後有接受5-FU為輔助性化學治療的病人,共有194位,而在60.2個月的平均追蹤下,共有110例(11.4%)發現有腫瘤復發,其5年無疾病存活率(DFS)為87.6%。針對危險因子的分析顯示,術前CEA大於5 ng/mL(P = 0.001),因腫瘤阻塞或穿孔而接受緊急手術(P = 0.008),淋巴血管腫瘤浸潤(P = 0.014),和T4病灶(P = 0.030),這類病人有較差的預後,而484位高風險的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患者,可從輔助性化學治療中得到好處(5年DFS在有接受化學治療和無接受化學治療之比較,87.3%和78.9%,P = 0.028)。綜合以上的結果和相關國外文獻顯示,輔助性化學治療在高風險的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是有其好處的。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