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送李愿歸盤谷序〉中「粉白黛綠」之探析
書刊名:問學
作者:陳慧萍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1
頁次:頁197-214
主題關鍵詞:盤谷李愿粉白黛綠狐狸射干韓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3
韓愈的贈序文頗負盛名,這篇〈送李愿歸盤谷序〉享有唐文壓卷之作的美譽。這篇序文寫於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當時韓愈34歲,仕途坎坷有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始終不得朝廷之重用,其處境艱難,生活慘淡。藉送友人李愿歸盤谷,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本論文主要探討韓愈為何在達官貴人、山林隱士、趨炎附勢的小人之外,又安排美女的角色於文中,並以「粉白黛綠」來替代「粉白黛黑」之原因及其真意。韓愈為了將世人窠臼中「粉白黛黑」的靚莊盛服之美人形象,和這些身處於後庭的狐媚女子做區隔,即以「粉白黛綠」言之,其「綠」的真正含意:是指那些無德薄才整日只知賣弄美色媚惑男人的狐狸精。「粉白黛綠」之「黛綠」是表達充滿野心、貪婪、嫉妒的形象。1810年德國偉大的詩人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所提出的《顏色學》得以印證,其含意與韓愈所言精準無誤。由此可證,韓愈之文不但是「文起八代之衰」,用字之精準更是歷經千年其意不朽
期刊論文
1.彭衍綸(20090200)。高雄半屏山形成傳說探源。臺灣文學研究集刊,5,12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伯勤(1999)。鮮活的社會眾生相--讀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名作欣賞,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鄔波濤(2004)。顏色理論之爭的背後--從「原型」 視角看歌德的自然哲學。自然辯證法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菁(2012)。試論唐代女德旌表制度的發展。江蘇社會科學,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邵明珍(2013)。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主旨辨正。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陸精康(2013)。探究《送李願歸盤穀序》中的「大丈夫」。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國芝(2015)。先秦至唐狐的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聯添(1998)。韓愈傳。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湘南(1991)。七經樓文鈔。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聖祖(1974)。全唐詩。平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基博(1988)。韓愈志。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應秋(1986)。玉芝堂談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學佺(1986)。蜀中廣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誘、姚宏(1986)。戰國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珍(1986)。東觀漢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義慶(1966)。幽明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韓愈、馬其昶、馬茂元(2003)。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頂淵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歐陽修(1986)。新唐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洵(1986)。嘉祐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軾(1986)。東坡志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軾(1986)。與王定國書。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邁(1986)。容齋三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邁(1986)。容齋四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似孫(1986)。緯略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勝非(1986)。紺珠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奕(1986)。示兒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樵(1986)。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昉(1970)。太平廣記。臺北: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袁燮(1986)。絜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陶宗儀(1986)。說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雲銘(1985)。古文析義初編。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蔡世遠(1986)。古文雅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元龍(1986)。格致鏡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段玉裁(2004)。說文解字。高雄:復文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高步瀛(1982)。唐宋文舉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熊公哲(1984)。荀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邱燮友(1999)。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蕭登福、國立編譯館(2000)。新編論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聯添(2003)。韓愈古文校註彙輯。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李(2006)。古典名篇賞析。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錢穆(198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袁珂(1995)。山海經校註。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