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究竟是“後李斯特主義”還是依附型模式?--兼論“中國模式”話語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誤導
書刊名:南國學術
作者:賈根良
作者(外文):Jia, Genlia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頁48-66
主題關鍵詞:李斯特主義中國模式話語發展型國家新國際分工ListianismChina modelDiscourseDevelopmental country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賈根良(2011)。美國學派:指導美國經濟崛起的國民經濟學說。中國社會科學,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傑勒德.斯特蘭奇(2012)。中國的後李斯特主義崛起。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恩.布雷斯林(2012)。「中國模式」與全球危機:從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到中國治理模式。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賈根良(2015)。李斯特經濟學的歷史地位、性質與重大現實意義。學習與探索,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賈根良(2013)。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關鍵在於發展模式的革命:我國光伏和機器人產業的案例研究與反思。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賈根良(2015)。新李斯特經濟學作為一個學派何以成立?。教學與研究,20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賈根良(2010)。保衛民族產業與內向型經濟:中國崛起的唯一選擇。當代財經,2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郁建興、高翔(2012)。地方發展型政府的行為邏輯及制度基礎。中國社會科學,2012(5),9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賈根良(2012)。國內經濟一體化:擴大內需戰略的必由之路。社會科學戰線,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賈根良(2014)。警惕自主創新戰略重蹈洋務運動的覆轍。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賈根良(2012)。解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和美債問題的戰略構想。經濟與管理評論,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reslin, Shaun(1996)。China: Developmental State or Dysfunctional Development?。Third World Quarterly,17(4),689-706。  new window
13.董國輝(2011)。初級產品出口與阿根廷的早期現代化。世界歷史,2011(4),6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董國輝(2010)。學術史視野中的「阿根廷之謎」。世界近現代史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賈根良(2013)。美國學派與美國內需主導型的工業化道路: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借鑒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安格斯.麥迪森、伍曉鷹(2003)。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喬瓦尼.阿里吉、路愛國(2009)。亞當.斯密在中國:21世紀的譜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托馬斯.K.麥格勞、趙文書、肖鎖章(2000)。現代資本主義--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成功者。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enghaas, Dieter(1985)。The European Experience: A Historical Critique of Development Theory。New Hampshire:Berg Publishers Ltd。  new window
5.賈根良。美國學派與美國經濟的崛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理查德.富蘭克林.本塞爾、吳亮(2008)。美國工業化的政治經濟學:1877-1900。長春: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Narula, Rajneesh、Lall, Sanjaya(2003)。Understanding FDI-Assisted Economic Development。Routledge。  new window
8.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王玫(2001)。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斯坦利.L. 恩格爾曼、王玨(2008)。劍橋美國經濟史(第二卷):漫長的19世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依田熹家、孫志民、翟新(1988)。日中兩國近代化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賈根良(2015)。演化經濟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邁克爾.赫德森、嵇飛、林小芳(2008)。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賈根良、梁正(2002)。東亞模式的新格局--創新、制度多樣性與東亞經濟的演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熊彼特、朱泱(1991)。經濟分析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阿瑟.劉易斯、梁小民(1987)。增長與波動。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天驕(20140723)。市場換技術:為什麼汽車輸高鐵贏?,http://www.guancha.cn/TianJiao/2014_07_23_248912_2.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夏准、嚴榮(2009)。[富國的偽善:自由貿易的迷思與資本主義的秘史]序言。富國的偽善:自由貿易的迷思與資本主義的秘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托馬斯.K. 麥格勞、柳卸林(2004)。政府、大企業和國民財富。大企業和國民財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賈根良(2010)。[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譯者前言。保護主義:美國經濟崛起的秘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