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居住倫理理論體系的思考與建構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陳叢蘭
作者(外文):Chen, Cong-la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45:9=532
頁次:頁137-152
主題關鍵詞:居住倫理體系居住需求倫理居住空間倫理居住人際倫理居住價值倫理The system of residential ethicsThe ethic of residential demand ethicThe ethic of residential spaceThe interpersonal ethic of residenceThe ethic of residential val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陳叢蘭、肖群忠(20150900)。居住倫理研究引論。哲學與文化,42(9)=496,173-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oyal, Len、Gough, Ian、汪淳波、張寶瑩(2008)。人的需要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海德格、郜元寶、張汝倫(1995)。人、詩意地棲居--海德格爾語要。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évinas, Emmanuel、朱剛(2016)。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段玉裁、許慎(1999)。說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加斯東‧巴什拉、張逸婧(2016)。空間詩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喬治‧杜比(2007)。私人生活史。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大衛‧斯坦克利夫、吳丹青(2013)。教堂建築。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齊格蒙特‧鮑曼、徐朝友(2012)。流動的生活‧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Norberg-Schulz, Christian、黃士鈞(2012)。居住的概念。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Norberg-Schulz, C.、李路珂(2005)。西方建築的意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hilde, V. Gordon(1936)。Man Makes Himself。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Bollnow, O. F.(1963)。Mensch und Raum。Stuttgart:Kohlhammer。  new window
13.Lefebvre, Henri、Nicholson-Smith, Donald(1991)。The Production of Space。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oucault, M.(2001)。空間、知識、權力。後現代性與地理學的政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克斯、恩格斯(2011)。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