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Lave和Wenger的「學習課程」實作教學:以英語教學為例
書刊名:雙溪教育論壇
作者:巫淑華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8
卷期:7
頁次:頁17-44
主題關鍵詞:行動研究法學習課程教學課程實踐社群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筆者所教授之「實用英語」課程,一開始所使用的教學設計面臨無法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困境,因此透過省思採用行動研究法,嘗試了另一種不同的設計方法。無意中發現,新教學設計與Lave 和Wenger 論述中所討論的「教學課程」與「學習課程」的概念與精神十分符合。新的教學方式主要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角色轉任為諮詢、引導者。研究中,筆者以親身觀察、錄影、訪談、電郵通訊、批改作業等方式收集資料,觀察兩班大二學生英語課學習情形。結果顯示:改變前的「教學課程」,優點是老師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資訊、避免學生盲目的學習,但是它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缺點,例如:教材的選用以及授課的進度很難讓每一位學生滿意,它無法避免師生的矛盾、學生需要老師鞭策、很少學生會主動積極學習、學生獲得學習資源的程度不深、及當學生錯誤擷取學習資訊的時候,老師在糾正此錯誤擷取學習資訊缺點方面,效果不佳。相對而言,改變後的「學習課程」卻有許多可貴的優點:學生自訂學習的主題、學生滿意自己編寫的英文劇本,師生之間未見矛盾,學生主動積極、協同合作參與、不需要老師鞭策、獲得學習資源的程度比較深;雖然它仍有學生無法辨識學習資訊正確與否的缺點,但是老師作為一位老手,可以從旁有效地糾正錯誤擷取學習資訊的缺點。整體而言,Lave 和Wenger「學習課程」的概念與當今教育界所關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概念十分契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