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楊英風佛教造像中的正統意識初探
書刊名:雕塑研究
作者:李孟學
作者(外文):Li, Meng-hsueh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0
頁次:頁47-86
主題關鍵詞:楊英風佛教藝術佛教造像正統論戒嚴Yuyu yangBuddhist artBuddhist statuesOrthodoxyMartial law peri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楊英風(19611000)。中國雕塑的衍變。中國手工業,3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水萍(19940100)。臺灣戰後雕塑的破與立。雄獅美術,275,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水萍(19931100)。臺灣戰後雕塑的破與立。雄獅美術,273,2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水萍(19931200)。臺灣戰後雕塑的破與立。雄獅美術,274,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保堯(20030200)。流轉.聚首/陽光.普照--二○○二年法鼓山捐贈山東四門塔古石雕復歸佛身護送團記實錄。藝術家,56(2)=333,266-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孟學(20171200)。當代佛教藝術的贊助與實踐--以宣化上人與楊英風為例。書畫藝術學刊,23,14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孝雯(20080900)。戰後臺灣戰鬥文藝政策下的雕塑創作。雕塑研究,1,77-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明賢(20141000)。戰後初期(1945~1967)臺灣雕塑發展之探析。臺灣美術,98,46-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振莖(20140700)。臺灣現代雕塑的先鋒團體--「五行雕塑小集」的發展與貢獻。臺灣美術,97,16-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瓊瑞(20100300)。形象/意象/意念/觀念--楊英風雕塑創作的四個時期。雕塑研究,4,6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玉菇(2004)。戰後臺灣博物館的建立與轉型: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教化為例(1955-2000)(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才郎(1992)。文化政策影響下的藝術贊助--臺灣一九五○年代文化政策、藝術贊助與畫壇的互動(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心琪(2010)。楊英風佛教雕塑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祖慰(2000)。景觀自在:雕塑大師楊英風。臺北市: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2006)。楊英風:站在鄉土上的前衛。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瓊瑞(2017)。台灣近代雕塑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明德(2014)。佛像雕塑家詹文魁。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財團法人楊英風基金會(2005)。楊英風全集。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志誠(2007)。二十世紀臺灣雕塑史綱要。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清香(2008)。台灣佛教美術:供像篇。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清香(2005)。台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奉琛(1986)。楊英風景觀雕塑工作文摘資料簡輯1952-1988。臺北:葉氏勤益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釋寬謙(2001)。人物、藝術與科技:楊英風紀念集。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丁明夷(1994)。雲岡石窟研究五十年。雲岡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