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澳門知識份子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貢獻--以傳教士、外來學者和陳子褒為例
書刊名:新亞論叢
作者:何文略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9
頁次:頁349-358
主題關鍵詞:傳教士外來學者陳子褒中華文化澳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Aresta, Antonio(19961200)。葡萄牙教育中的新儒家思想:澳門教育歷史中的伯多祿[Pedro Nolasco Da Silva]。行政:澳門政府雜誌,34,1061-1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鋒(1999)。澳門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比較法研究,13(1),125-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啟臣(1989)。澳門是十六至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匯的橋樑。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4),747-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素芬(1999)。論澳門中西文化交匯的進程。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1(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澤洪(2004)。澳門族群與多元文化:16-18世紀澳門天主教與中國傳統宗教。中華文化論壇,2004(3),12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柳若梅(2009)。江沙維的「漢字文法」與比丘林的「漢文啟蒙」。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利峰、吳震(2006)。澳門土生葡人漢學家瑪姬士與「新釋地理備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2),13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勇(2000)。論教育文化研究--兼談當代中國教育研究的困境與出路。教育發展研究,2000(7),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燕(2011)。馬禮遜與「三國演義」的早期海外傳播。中國文化研究,2011(4),206-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譚樹林(2012)。馬禮遜與10世紀美國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之關係研究。蘇州科技學院學院(社會科學版),29(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衛星(2002)。馬禮遜與中西文化交流。外國文學研究,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resta, António(20101200)。曾德昭與中國科舉考試。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3(4)=90,653-669+849-870+9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Aresta, Antonio(20021200)。文第士--教師及文化人。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58,1193-1213+1351-1374+1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黨冬麗、陳立鵬(2014)。教育家陳子褒近代女子教育活動述評。蘭臺世界,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天舒、夏泉(2005)。陳子褒的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評。貴州文史叢刊,2005(1),2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洪成、王景(2009)。近代教育家陳子褒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活動述評。南降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8(7),9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石鷗、周美雲(2016)。第七課「教材編寫第一人」陳子褒的教科書。課程教學研究,2016(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敏標、梁敏琴(2014)。陳子褒改良啟蒙教育思想成因及其實踐路徑。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2),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石鷗、廖巍(2013)。「通俗是貴」--陳子褒課本之研究。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2(5),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志良(20051200)。中華文化在澳門的傳承和發展。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70,1261-1267+1411-1421+14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偉保(2008)。馬禮遜與澳門教育初探--兼論其對馬儒翰的栽培。2008第二屆兩岸四地教育史論壇。上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英傑(2012)。馬禮遜「華英字典」傳統經典引用研究(碩士論文)。澳門大學,澳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樂璐璐(2016)。馬禮遜學校與中西文化交流(碩士論文)。江西師範大學,南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章文欽(1995)。澳門與中華歷史文化。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羨冰(1994)。雙語精英與文化交流。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羨冰(2007)。澳門教育史。澳門:澳門出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偉傑(2011)。澳門--賭城以外的文化內涵。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安文哲、陳震宇(2013)。澳門葡藉教育家。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樹林(2013)。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湯開建、吳豔玲(2006)。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在華活動考述。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和趙欣(2009)。漢學名著安文思「中國新志」英譯者辨誤。無錫:江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長法(1994)。陳子褒的教育觀簡述。福州: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樹榮(2013)。陳子褒與澳門。澳門:澳門君亮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子褒(1899)。論訓蒙宜先解字。澳門:澳門基金會虛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子褒(1899)。論訓蒙宜用淺白新讀本。澳門:澳門基金會虛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丁鋼(2009)。歷史與現實之間:中國教育傳統的理論探索。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增俊(1999)。澳門教育概論。廣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潤培(2009)。澳門歷史教育回顧。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教育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羨冰(2003)。澳門教育史略。澳門歷史、文化與社會。澳門:澳門成人教育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羨冰(2008)。澳門教育的發展、變化與現代化。澳門史新編。澳門:澳門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