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詩的生命躍動--賞析南宋江湖詩人許棐作品中蘊涵的生命觀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蔡長佑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5
頁次:頁103-124
主題關鍵詞:許棐江湖詩人劉克莊陳起生命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
許棐是南宋時期重要的江湖詩人,詩史上卻少有人提及,也鮮少有人研究其文學作品。他能文、能詩亦兼擅詞,可說是一位全才型的文人。身為江湖詩人,卻不似江湖謁客那般以詩來向權貴行謁、求取錢財,獲得生活所需。一生雖處貧困,卻能安貧樂道,沒有偉大事功,卻懷有對家國民情的關懷。雖說時勢造英雄,但在南宋晚期國家局勢動盪不安之際,政治上無從發揮,只好歸隱田園轉而關注對學問的探求及生命的體悟。本文試圖從生命觀的角度來解讀許棐。首先了解其生平行歷,時代背景與南宋詩學發展對許棐起了哪些程度的影響;其次,試著從許棐的賞梅詩切入,了解其生命哲學與文學底蘊;再其次,江湖詩派為南宋晚期主要的文學派別,因此,從許棐與江湖詩友的交游詩中,嘗試著了解江湖詩派所要呈現的觀點,從中來認識江湖派中幾位重要人物的生平、思想、作品及其對許棐的影響;最後,探討「貧」在潛移默化中對許棐人生發揮正面的提煉作用,來總結許棐生命價值的層次。詩是作者生活與心情的記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氛圍與社會概況,透過詩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的人品、生命態度及所要傳達的思想。而生命中的某個特定事件,可以是人、事或物,對當事人的影響及當事人從每一個經歷當中所獲得的種種體悟,也是寫作本文所要探討的目的
期刊論文
1.內山精也、朱剛(20100600)。宋代刻書業的發展與宋詩的近世化現象。東華漢學,11,123-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尚永亮(2010)。蘇軾與白居易的文化關聯及差異。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維剛(2010)。論許棐及其詩。文學遺產,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玲瑤(2013)。南宋高翥詩歌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杏玫(2002)。南宋四靈詩派與江湖詩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曹庭棟(1986)。宋百家詩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庚舜、董乃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95)。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鍾書(1984)。宋詩選註。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耿光(1996)。莊子。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宏生(1995)。江湖詩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千帆、吳新雷(1993)。兩宋文學史。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璇琮(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季友(1986)。檇李詩繫。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曰剛(1987)。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曹庭棟(1983)。宋百家詩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宗羲(1985)。南雷文案。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積高、黃鈞(2004)。中國古代文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南懷瑾(2004)。論語別裁。臺北:考古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施儀對(1991)。人間詞話譯注。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滿銘(1989)。唐宋詩詞評注。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韻靜(20060000)。南宋出版家陳起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詹鍈(1997)。唐宋詩詞常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譚嗣同(1954)。譚嗣同全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水照(2000)。宋代文學通論。復文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望、常國武(1996)。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毅(2001)。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慎、段玉裁、鍾宗憲(1998)。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偉勇(1987)。南宋詞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