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道路的又一偉大實踐--從經濟特區到粵港澳大灣區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陶一桃
作者(外文):Tao, Yitao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2:4=76
頁次:頁26-38+200
主題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特區制度變遷中國道路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Special economic zonesInstitutional changeChinese pat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Rudi, Bresser、Klemens, Millonig(2003)。Institutional Capit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ight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 Theory。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55(7),220-241。  new window
2.Platje, Joost(2008)。An institutional capital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2),222-233。  new window
3.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發展報告課題組(1995)。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度與適度外債規模。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文傑、張玉榮(2013)。制度資本、關係資本對集群製造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管理學報,201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陶一桃(2017)。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帶中的地位與作用--中國三大灣區經濟帶比較視角。特區理論與實踐,20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yrdal, Gunnar(1957)。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new window
2.陳志武(2008)。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北京: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9)。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熾海(2012)。回歸價值:中國問題、制度與區域綜合價值發展模式。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道格拉斯・諾斯、羅伯斯・托馬斯、嚴以平、蔡磊(2009)。西方世界的興起。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道格拉斯・諾思、蘭斯・戴維斯、張志華(1993)。制度變遷與美國經濟的增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道格拉斯・諾思、陳郁、羅華平(1994)。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德勤中國(2019)。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解讀,https://www2.deloitte.com/cn/zh/pages/about⁃deloitte/article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一桃(20170809)。深圳要當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引擎,廣東深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陶一桃(20170428)。中國灣區肩負以開放促改革的制度創新使命,廣東深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江年(20181119)。國際對標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毅夫(1994)。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rx, Karl(1972)。《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