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早期“中國”觀念的形成
書刊名:嶺南學報
作者:徐剛
作者(外文):Xu, Ga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復刊10
頁次:頁213-238
主題關鍵詞:中國九州冀州雒邑東夏保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劉莉、陳星燦(2000)。城:夏商時期對自然資源的控制問題。東南文化,2000(3),4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詩中、盧本珊(1998)。江西銅嶺銅礦遺址的發掘與研究。考古學報,1998(4),465-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家浩(1992)。齊國文字中的「遂」。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3),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湖北省博物館(1976)。盤龍城商代二里崗期的青銅器。文物,1976(2),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晏昌貴(2004)。《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7(4),503-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旻(2017)。重返夏墟:社會記憶與經典的發生。考古學報,2017(3),287-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詩中、盧本珊(1997)。銅嶺古銅礦性質探討。華夏考古,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後德俊(1996)。商王朝勢力的南下與江南古銅礦。南方文物,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延祥(1993)。中條山古銅礦遺址的初步考察研究。文物季刊,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剛(2014)。論清華簡保訓之"中"。國學研究,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渭、鄒逸麟(1996)。禹貢錐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頡剛(2011)。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秉琦(1999)。中國文明起源新探。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運乾(2015)。尚書正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宏(2016)。何以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慶偉(2016)。追跡三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厚宣(2002)。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夢家(2004)。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不韋、陳奇猷(1984)。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衡(1980)。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斯年(2002)。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艾蘭,王進鋒(20100712)。怎樣成為君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裘錫圭(2012)。「東夏」解。裘錫圭學術文集(第4卷):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頡剛、王樹民(2011)。"夏"和"中國"。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起釪(1991)。由夏族原居地縱論夏文化始於晉南。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酉生(1987)。試論盤龍城商文化。湖北省考古學會論文選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