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記憶的追尋與再現:以「故宮文學家」作品中的「北溝故宮」書寫為主
書刊名:中正漢學研究
作者:羅秀美
作者(外文):Lo, Hsiu M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019:2=34
頁次:頁149-183
主題關鍵詞:北溝故宮北溝故宮書寫文化記憶現代散文故宮文學家The Palace Museum in BeigouThe Palace Museum in Beigou writingsCultural memoryModern proseThe Palace Museum writ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陳葆真(20170200)。方聞教授對中國藝術史學界的貢獻。漢學研究通訊,36(1)=141,14-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玫芬(20061000)。北溝的故宮--從一封未及寄出的信說起。故宮文物月刊,283,110-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羅秀美(2016)。女性、啟蒙與翻譯--「中興文學家」琦君、孟瑤與齊邦媛的「女性文學」、「兒童文學」與「翻譯文學」。經典文本與國語文教學--第二屆琦君與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莊嚴、臺靜農人(1999)。故宮.書法.莊嚴。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野島剛、張惠君(2012)。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雪林、成功大學中文系(1999)。蘇雪林作品集:日記卷。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嚴(1980)。山堂清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ssmann, Aleida、潘璐(2016)。回憶空間:文化記憶的形式和變遷。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rll, Astrid、馮亞琳、余傳玲(2012)。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15)。1949禮讚。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宇文所安、鄭學勤(2005)。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孔德成(2019)。孔德成先生法書。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因(2006)。漂流的歲月(上):故宮國寶南遷與我的成長。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揚.阿斯曼、金壽福、黃曉晨(2015)。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齊邦媛(2009)。巨流河。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莊嚴(20170103)。翰墨知交情之一:函邀吃烤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嚴(20170126)。翰墨知交情之二:賊不空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嚴(20170511)。翰墨知交情之三:從北溝到摩耶精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嚴(20170512)。翰墨知交情之三:從北溝到摩耶精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靈(20190113)。翰墨知交情:巧借君翁雲山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靈(20190114)。翰墨知交情:巧借君翁雲山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161013)。泰王蒲美蓬53年前曾訪臺4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故宮博物院:歷年捐贈器物特展,https://www.npm.gov.tw/exh99/sharing/ch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孔德成(1999)。懷慕老。故宮.書法.莊嚴。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月(2016)。記一張黑白照片--懷念莊慕陵先生。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臺北:有鹿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因(1979)。北溝行。杏莊小品。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嚴(1999)。霧峰洞天山堂懷舊。故宮.書法.莊嚴。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平原(2005)。序一: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橋(2007)。一生至友。今朝風日好。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靜農(1988)。《六一之一錄》序。龍坡雜文。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靜農(1988)。記「文物維護會」與「圓臺印社」--兼懷莊慕陵先生二三事。龍坡雜文。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靜農(1988)。傷逝。龍坡雜文。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齊邦媛(2017)。故宮古物與人性空間。一生中的一天--散文.日記合輯。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襎(2016)。北溝半隱,群賢畢至。清趣.瘦金.莊嚴。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