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南部地方特色茶葉之初探
書刊名:人文資源研究學報
作者:許光廷
作者(外文):Hsu, Kuang Ti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7
頁次:頁129-152
主題關鍵詞:臺灣茶葉文化創意產業地方特色TaiwanTea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Local characteris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陳其南(2001)。從全球化看文化產業與地方行政。文化視窗,33,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逸明(19970500)。臺灣之茶文化及其科學。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6,7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漢華(2007)。新日不落--英國如何輸出創意。遠見雜誌,2007(12月號),13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聲舜(20011100)。臺灣烏龍茶大觀。新竹文獻,7,2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維公(20030500)。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128,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勇強、孫銘源、周富三(20150800)。臺灣山茶研究史。林業研究專訊,22(4)=126,5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英祥、阮逸明(19930100)。臺灣茶樹育種回顧。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阮逸明(1996)。不一樣的臺灣茶。鄉間小路,22(2),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逸明(1996)。臺灣茶的歷史。鄉城生活雜誌,2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逸明(2001)。臺灣茶文化與閩粵之淵源及其蛻變。茶訊,90(1)=77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阮逸明(2001)。臺灣茶文化與閩粵之淵源及其蛻變。茶訊,90(2)=77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區少梅、蔡永生、吳聲舜、張如華(20071200)。從全球三大茶類的產製概況與趨勢展望臺灣烏龍茶之發展。食品資訊,222,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光廷(20101100)。六堆客家聚落之文化創意產業潛能開發初探:以屏東縣佳冬鄉為例。臺灣工藝,39,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光廷、謝政道、陳曉菁(20080600)。地方產業與社區總體營造之復甦:以屏東縣萬丹鄉香社社區為例。環境與藝術學刊,6,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美玲(2017)。福爾摩沙拾遺。經典,225,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美玲(2017)。瑰寶或遺「株」?台灣原生山茶的百年探索。經典,225,4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端明(1999)。訪朱金成談港口茶。文化生活,2(4)=10,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榮泰(20050700)。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1(7),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信樺(2004)。以「文化創意產業」思維探討吉貝石滬產業新生。2004台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哲源(2006)。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以六堆地區為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天儀(2006)。台灣美學的探求:美感世界的造訪。台北:富春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素芳(2002)。台灣的海岸。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木連、蔡右任、張清寬、陳國任、楊盛勳、陳英玲、賴正男、陳玄、張如華(2003)。臺灣的茶葉。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宿蓮(2006)。科技與藝術的美學超連結。臺北:鴻霖國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秋霜(2007)。好創意,更要好管理:第一本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體檢書。台北: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月華、福原義春(2008)。文化打造極致創意。臺北: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惠民、高欣欣(2005)。與創意有約--如何運用創意解決問題。台北:全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伯和、徐韶仁(2002)。臺灣傳統工藝之美。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文建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聲川(2006)。賴聲川的創意學。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quet, Jacques Jérôme Pierre、武珊珊、王慧姬(2003)。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台北: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煥堂、林世煜(2001)。台灣茶。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郚國瑋、馬維思、謝可可(2006)。名牌傳奇DNA:解剖40個名牌的時尚基因。臺北市:秋雨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inckelmann, Johann Joachim、潘襎(2006)。希臘美術模仿論。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Throsby, David、張維倫(2003)。文化經濟學。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連橫(1995)。台灣通史。宗青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Postrel, Virginia Inman、閻蕙群、陳俐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美感是生活必需,風格是銷售必要。臺北:商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Niven, David、林妤蓉、吳福生(2004)。城市雅痞的生活美學。台北:高富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阮逸明(2008)。台茶發展史略。台中:台中縣茶商同業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鍾瑄(1984)。諸羅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范子凡(2007)。新美學商機:授權產業的27個行銷觀察。台北:電腦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鈴木綠、黃碧君(2006)。非設計不生活:解讀北歐頂尖設計師的設計美學。台北:馬可孛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Eco, Umberto、彭懷棟(2006)。美的歷史。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學理、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陳怡君(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叔璥(1996)。臺海使槎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詹偉雄(2004)。美學的經濟:臺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臺北:風格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范明煥(2007)。新竹地區茶葉發展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元文(1984)。藝文志。增修台灣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