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漢書》李賢注引《春秋左傳》考
書刊名: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作者:梁德華
作者(外文):Leung, Tak-wah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7
頁次:頁395-426
主題關鍵詞:後漢書李賢春秋左傳杜預Hou hanshuLi XianChunqiu zuozhuanDu 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姜龍翔(20140900)。《五經正義》「疏不破注」之問題再探。成大中文學報,46,137-139+141-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東(2017)。唐代李賢《後漢書》注引《水經注》考。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萍(2013)。《後漢書》李賢注引《爾雅》辨析。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10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瓊(2011)。《後漢書》李賢注稱引《史記》考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4),186-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2009)。《後漢書》李賢注引《說文》考。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9(4),17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銘基(20130100)。《漢書》顏師古注引《詩》及其注解析論:兼論朱熹《詩集傳》釋義對顏注之繼承。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6,2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明(2016)。論《後漢書》李賢注的文學文獻價值--以東漢文學研究為中心。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12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潘薇妮(2007)。《後漢書》李賢注引《三禮》研究(碩士論文)。浙江大學,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先謙(2006)。後漢書集解。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蜀(2004)。兩漢書訂補文獻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垣(1959)。校勘學釋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寧、楊士勛(1999)。春秋穀梁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宗霍(1966)。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權才(1996)。魏晉南北朝隋唐經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玉成、劉寧(1992)。春秋左傳學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德凌、張魏、俞李波(2015)。隋唐五代經學學術編年。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叔岷(2007)。左傳考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子濱(201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禮說斠正。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浦衛忠、龔抗雲、胡遂(1999)。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曄、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貞(1982)。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