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形式與內容的矛盾:中國大陸一九六○年代的「京劇表現現代生活」論爭
書刊名:明道學術論壇
作者:王俊彬
作者(外文):Wang, Jun-bi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1:2/12:1
頁次:頁69-77
主題關鍵詞:戲曲改革戲曲現代戲論爭劇種分工話劇加唱Reform movement of xiquModern plays of xiquControversyDivision of xiquDrama plus sing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江東(1958)。戲劇一定要表現新的群眾時代--記周揚同志和演員們的一次談話。戲劇報,19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8)。周揚同志談戲曲表現現代生活。戲劇報,195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佃基(1964)。從「像」與「不像」談京劇表演藝術革新的標準。山東文學,196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邢恩源(2013)。1963至1965年華東現代戲運動新探。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恩來(1951)。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人民音樂,19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阿甲(1958)。談戲曲表現現代生活。戲劇報,1958(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彥祥(1954)。是什麼阻礙著京劇舞臺藝術進一步的發展。戲劇報,195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晉(1997)。「兩個批示」的由來及影響。毛澤東思想研究,19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芝明(1958)。為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戲曲而努力。戲劇報,195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不凡(1963)。必須從生活出發--淺談戲曲現代劇內容和形式的矛盾問題。戲劇報,19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揚(1985)。周揚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從、王安葵(2005)。中國當代戲曲史。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玫(2012)。中國戲曲跨文化再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庚(2003)。張庚文錄。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澤東、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編輯委員會(1958)。毛澤東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玫(2014)。徜徉於劇場與書齋:古今中外戲劇論集。台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義龍、李曉(1999)。中國戲曲現代戲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庚(1994)。當代中國戲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謹(2017)。20世紀中國戲劇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華迦、關德富(1986)。關於幾個戲曲理論問題的論爭。北京:文化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本相、劉方正(2007)。中國戲劇論辯:下冊(戲曲部分)。南昌:百花洲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孟繁樹(1988)。中國戲曲的困惑。北京:中國戲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蔣錫武(2000)。藝壇。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21116)。正確地對待祖國的戲曲遺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41015)。戲劇舞臺成為社會主義教育有力陣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