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蕭紅香港時期小說的晚期風格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蘇偉貞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u, Wei-che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7
頁次:頁105-126
主題關鍵詞:蕭紅晚期風格香港時期哀悼Xiao HongOn late styleHong Kong periodMourn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黃錦樹(20170700)。歷史傷停時間裏的「寫作本身」。中山人文學報,43,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柳書琴(20181200)。流亡的娜拉:左翼文化走廊上蕭紅的性別話語。清華學報,48(4),763-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紅(1991)。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子善(2008)。重讀張愛玲。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瑋鑾(1987)。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愛玲(2009)。小團圓。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dorno,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彭淮棟(2009)。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念欣(2007)。晚期風格--香港女作家三論。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汪民安、陳永國、馬海良(2008)。城市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葛浩文(2016)。葛浩文文集:論中國文學。北京:現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裘蒂斯・巴特勒、何磊、趙英男(2013)。脆弱不安的生命--哀悼與暴力的力量。河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君(2014)。蕭紅傳:從異鄉到異鄉。臺北: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紅(2010)。八月天。北京:鳳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紅(2010)。商市街。北京:鳳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紅(2015)。蕭紅散文小說精選。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軍(2016)。八月的鄉村。佛山:花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軍(2014)。蕭紅書簡。香港:牛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駱賓基(1947)。蕭紅小傳。上海:建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aid, Edward Wadie、彭淮棟(2010)。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鯨文。憶蕭紅,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10/29/010130149.shtml。  new window
2.秋石。斯諾:魯迅教我懂得中國,http://news.cri.cn/gb/3601/2005/07/19/342@62753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彥博(2015)。決勝看八年・重慶大轟炸,https://www.storm.mg/article/56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馬元龍(2012)。哀悼與憂鬱症。生產・第八輯:憂鬱與哀悼。江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