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原地與落地高壓球之運動學分析
書刊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
作者:莊宜達許家得張碧峰曾銀助
作者(外文):Chuang, Yi-taHsu, Chia-teChang, Bi-fonTseng, Yin-ch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5
頁次:頁7-14
主題關鍵詞:網球高壓球運動學分析TennisSmashKinemat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Elliott, Bruce(1983)。Spin and The Power Serve in Tennis。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9(2),97-104。  new window
2.王苓華(1989)。網球平擊式發球之運動學分析。成大體育,23,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國城、王苓華(20030600)。網球發球軀幹及下肢運動學與重心力矩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5(1),205-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宜達、莊濱鴻、徐靜輝、洪國欽、杜俊良(20090300)。世界男子職業網球單打排名之分析。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1,55-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Elliott, Bruce C.、Marsh, Tony、Blanksby, Brian(1986)。A three-dimensional cinema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tennis ser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2(4),260-271。  new window
6.王苓華(20030900)。網球反拍截擊動作之上肢肌肉活化與動量傳遞之研究。體育學報,35,59-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苓華、羅國城(19960700)。網球正手拍擊球地反作用力之探討。體育與運動,98,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莊宜達、莊濱鴻、何采蓉(2003)。比較女子網球冠軍選手與青少年網球選手平擊式發球運動學之差異。九十二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229-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坤燃(2000)。網球平擊式發球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虔祿(1999)。網球發球上肢肢段關節之動力學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清(1993)。網球平擊式發球之運動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宜達(1995)。網球平擊式發球上肢關節之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莊宜達(2002)。我國優秀女子網球選手平擊式發球之力學分析。台北市:德育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苓華(1989)。網球平擊式發球之運動學分析。臺南市:崇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清泉(1988)。網球發球理論與技術研究。台北市: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樹淵、國立編譯館(1997)。運動生物力學。臺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巫宏榮(2004)。網球的第壹本書。臺北市:益群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樹淵、張思敏、張清泉、田文政(2000)。網球技術理論與實際。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誠志(1994)。教練訓練指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同茂(1990)。不同不法的網球發球在三度空間的運動學分析。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體育學術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