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學實證的真諦--如何正確理解實證研究的意義
書刊名:矯政
作者:蔡震邦
作者(外文):Tsai, Cheng-pa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0:2
頁次:頁128-152
主題關鍵詞:科學實證實證研究犯罪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蔡震邦(20150100)。毒癮難戒?如何重新解讀毒品再犯數字背後的意義。矯政,4(1),74-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慧珍(2018)。再現科學研究。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0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畢馨云(2020)。p值,顯著有問題。科學人雜誌中文版,216,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冀華、林健陽、陳佑杰、陳玉書(2020)。毒品施用者司法處遇效能之定群研究。藥物濫用防治,5(2),5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宜家、吳永達(20201200)。近10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108年刑事修法與政策觀察。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26,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震邦(20190300)。戒癮心理門診計畫:以科學實證來發展矯正機關的戒癮處遇模式。矯政,8(1),121-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震邦(20200100)。藥物濫用的潛藏危機--從注意力、記憶力的功能減損到輕度認知障礙症。矯政,9(1),142-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axman, F. S.、Thanner, M.、Weisburd, D.(2006)。Risk, Need, And Responsivity(RNR): It All Depends。Crime Delinq,52(1),28-51。  new window
9.呂源益、石玉華、王秀月(2008)。吸毒新生人口分析。矯正月刊,18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震邦(2007)。矯正機構中藥物濫用者接受不同戒癮團體處遇之復發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正楠(2013)。受戒治人社會、心理特性處遇評估工具有效性之研究 (計畫編號:101-1301-MOJ02(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超凡、林健陽(2016)。受戒治人再犯風險程度與影響再犯之相關因素研究 (計畫編號:104-1301-MJ01(4)-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束連文、林克明、陳娟瑜(2007)。95年度建置本土有效戒毒系統之初探:法務系統資料分析 (計畫編號:PG9509-00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法務統計(2016)。毒品情勢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法務部統計處(2020)。毒品案件統計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士隆、戴伸峰(2020)。科學實證毒品處遇模式實施成效評估與策進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宏彬(2018)。施用毒品行為多元處遇成效評估與比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洪蘭(2018)。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sh, Tom、堯嘉寧(2018)。被誤解的犯罪學:從全球數據庫看犯罪心理及行為的十一個常見偏誤。臺北: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法務統計(2020)。施用毒品受刑人出獄再犯施用毒品情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amirez, Rachelle(2016)。Reentry considerations for justice involved women,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on Justice Involved Women。,https://mronlin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1/Reentry-Considerations-for-Justice-Involved-Women-FINAL.pdf。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宜家(2020)。再犯統計指標之回顧與展望。108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