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元代佛道興衰流變微探--以《化胡經》和《辯偽錄》為探討中心
書刊名:問哲
作者:高子嬿
出版日期:2022
卷期:12
頁次:頁71-80
主題關鍵詞:元代佛道論爭大元至元辯偽錄辯偽錄老子化胡經化胡經禪宗藏傳佛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劉立夫(2009)。《老子化胡經》與佛道之爭。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0(4),3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韋廷(20161100)。元代佛道辯諍探微:以《大元至元辯偽錄》為主之討論。輔仁宗教研究,17(1)=33,4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媛媛(2014)。日藏「摩尼降誕圖」再解讀。西域研究,2014(3),77-85+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春濤(2012)。隱喻與象徵:老子八十一化圖的宗教內涵及其傳播。藝術探索,2012(6),6-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武嘉(2013)。敦煌寫本《老子化胡經》俗字輯考。現代交際,2013(2),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葛剛巖(2004)。《老子》流傳的相關問題考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樊光春(20060600)。《老子化胡經》的來龍去脈。宗教哲學,36,10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郜同麟(2015)。《老子化胡經.玄歌》用韻考。浙江大學出版社。135-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威(2014)。《周書異記》與《老子化胡經》對魏晉隋唐佛教的深遠影響:以正誣論及梁武帝的斷酒肉文為中心。兩岸跨宗教與文化對話學術研討會。鼓岩世界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秀桂(2012)。元朝沙門祥邁《辯偽錄》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佩君(1993)。老子化胡經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春濤(2011)。老子八十一化圖研究(博士論文)。西安美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繼文、任繼愈(1991)。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榮新江(2003)。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北京: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柳存仁(2003)。敦煌本《老子化胡經》卷8的成立年代。新世紀敦煌論集--潘重規教授九五華秩並研究敦煌學一甲子紀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1. 從黃牛、解牛到牧牛--談儒釋道人生設計思考的創意思維
2. 唐君毅對於佛教慈悲智慧的理解--兼論心靈主體的超越性
3. 論楊澤波教授對牟宗三先生圓善論之批評
4. Book Review: Wu, Albert Monshan, «From Christ to Confucius: German Missionaries, Chinese Christians,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1860~1950»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6)
5. 書評:宋剛主編,《傳播、書寫與想象:明清文化視野中的西方》(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
6. 書評:徐炳三,《近代中國東北基督新教研究(1867~1931)》(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
7. 書評:徐頌贊,《中國加利利的歌聲: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家庭教會》(新北市:臺灣基督教文藝,2020)
8. 內在之言、被動性和愛洛斯還原:圍繞奧古斯丁內在之言的現象學論辯
9. 「至高的靈界現實」:論波愛修斯與C. S. 路易士的相遇
10. 委員長的「各各他」: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及其宗教意義的建構
11. 彎曲的十架:論冰心1951年後作品中的基督信仰
12. 漢語語境中撒瑪利亞婦人的形象書寫:以晚清基督教耶穌傳記為中心的考察
13. Karl F. A. Gützlaff and Western Biographies Entering Modern China
14. 就拙著《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敬答五位學友
15. 「同一性思維」與「生命的學問」--《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的讀後思絮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