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無遮蔽的鄉痛造形:論臺灣當代生態藝術中的人類世問題
書刊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作者:龔卓軍
作者(外文):Gong, Jow-jiu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25
頁次:頁45-65
主題關鍵詞:無遮蔽鄉痛症造形性生態藝術人類世The openSolastalgiaPlasticityEcological artAnthropoce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Casey, Edward S.(1987)。World of Nostalgia。Man and World,20,361-384。  new window
2.Albrecht, Glenn(2007)。Solastalgia: The Distre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Australasian Psychiatry,15(1),S95-S9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適銘(2018)。介面.空間.場域臺灣近代雕塑及其研究課題之回顧。共再生的記憶: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美術館。137-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曼.藍波安(2011)。八代灣的神話。臺北市: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拉黑子.達立夫(2006)。混濁。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曼.藍波安(2010)。冷海情深。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照堂(1994)。看見淡水河。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Ingold, Tim(2000)。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ssays on Livelihood, Dwelling and Skill。Routledge。  new window
6.夏曼.藍波安(2018)。大海之眼:Mata nu Wawa。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acy, Suzanne、吳瑪悧(2004)。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rdenne, Paul、詹育杰(2021)。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瓊瑩(2005)。自然製造--生態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國榮(2005)。尊重生命.珍惜所有:台灣生態藝術展特輯。台中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國榮(2008)。國際彩墨生態藝術大展專輯:第七屆台中彩墨藝術節。台中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Guattari, Félix、董樹寶(2020)。混沌互滲。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itchell, Elyne(1946)。Soil and Civilization。Angus and Robertson Limited。  new window
其他
1.龔卓軍(20210706)。魚群的情緒.海流的身體:論伊祐.噶造的《月亮住在海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卓軍(20211231)。鄉痛症,那無法抹平的尖刺:論《土步.土語:洪政任研究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Timeline:新北市視覺藝術紀事,https://www.ntmoa.tw/timeline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治桂(1999)。追求真與美,迎向明日的善--台灣生態藝術的現況與發展趨勢。台北國際生態藝術。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小雪(2015)。伊祐.噶照的創作與賞析。Iyo Kacaw 伊祐.噶照。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