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求真與致用之間--朱維錚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史觀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鄧秉元
作者(外文):Deng, Bingyua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2:2=126
頁次:頁157-186
主題關鍵詞:朱維錚馬克思主義史學經學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羅思鼎(1964)。論乾嘉考據學派及其影響。學術月刊,1964(5),2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千帆(1980)。從新經學的迷霧中走出來。社會科學戰線,1980(4),261-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天綱(2019)。朱維錚學記。上海文化,2019(8),79-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振環(2013)。朱維錚先生與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史」。安徽史學,2013(1),12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夢溪(2012)。學之諍友而士之君子--追念朱維錚先生的書生意氣。中國文化,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伊.梅德維傑、鄭異凡(2015)。斯大林與《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俄羅斯學刊,2015(2),56-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榮生、倪振良(1980)。勁草新枝,春風好雨--介紹幾位文科中年教師。人民教育,1980(9),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嘉錚、龍德瑜(1964)。論「四權」與中國古代農民戰爭的關係。學術月刊,1964(5),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知常、金光耀、金大陸、李迅、李信之、諸穎政(2014)。我是「羅思鼎」的一員。炎黃春秋,2014(10),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思鼎(1964)。理論工作者必須戰鬥。學術月刊,196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維錚、金光耀(2013)。在《文彙報》北辦的經歷。炎黃春秋,2013(4),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子作(2006)。學者朱維錚指導工農兵注釋章太炎。南方人物週刊,2006(3),3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秉元(2022)。關於「第三期經學」的設想--經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中國經學,30,177-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秉元(2019)。「以經術緣飾吏治」發微--早期的經學、禮教與政治。復旦政治哲學評論,11,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文瀾(1979)。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啟超、沈鵬(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觀濤、劉青峰(1984)。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長沙: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arx, Karl、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7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維錚(2018)。音調未定的傳統。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秉元(2019)。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承思(2004)。中國知識分子的浮沉。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維錚(2018)。壺裡春秋。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維錚(2020)。中國經學史十講。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秉元(2019)。新文化運動百年祭。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大偉(2012)。西方經學史概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維錚(2007)。走出中世紀。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王造時(1956)。歷史哲學。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朱維錚。從業中國史學史四十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永嘉。王知常追思會紀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永嘉。毛澤東談乾嘉學派的評價問題--讀《毛澤東年譜》之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維錚。從文化傳統看中國經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徐瀟,王紫汀(20150911)。姚大力:朱維錚為什麼越到晚年越反對「以史為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予同(1996)。群經概論。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克思、恩格斯(1972)。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予同(1996)。孔子。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8)。虔誠的懺悔--思想改造手記。譚其驤日記。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3)。憶朱維錚先生青年時代的二三事。懷真集--朱維錚先生紀念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維錚(1996)。中國經學的近代行程。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予同(1996)。經學史與經學的派別。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予同(1996)。緯讖中的孔聖與他的門徒。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予同(1996)。孝經新論。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予同(1996)。治經與治史。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恩格斯(1972)。反杜林論.引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志峰(2020)。東林學派與師道之復振。王學與晚明師道復興運動。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友蘭(2000)。泛論經學時代。中國哲學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克思、恩格斯(1972)。反克利蓋的通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蒙文通(1995)。孔子與今文經學。經史抉原。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毛澤東(1966)。改造我們的學習。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arx, Karl(1972)。《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恩格斯(1972)。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予同、湯志鈞(1996)。「經」、「經學」、經學史--中國經學史論之一。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文瀾(1979)。歷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予同(1996)。「漢學」與「宋學」。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