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字的特性及其機械化的可能方向
書刊名:中華心理學刊
作者:鄭昭明
作者(外文):Cheng, Chao-ming
出版日期:1978
卷期:20:1
頁次:頁19-27
主題關鍵詞:漢字特性機械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方塊漢字不是由幾個基本書寫的單位在固定的空間上拼湊徘列而成,因此其機械化有其實質的困難。拉丁化與簡化仍不能解決語言使用的困難。目前所熱衷的字根拼字法與字碼檢字法不能使系統在操作上達到學習容易,操作簡單,拼(檢)字迅速,按鍵和諧與不易疲勞的目的。在所有嘗試中,似乎以音檢法的困難最少。 音檢法所必須面對的從同音字群中檢字不如想像中的困難。本研究發現,幾乎有3/5的漢字,在現行的文字使用趨勢中,皆未曾使用過,因此同音字數減少。而且同音字群又可依其四聲再分成四個同音同調字群,字群裡的字依其使用程度由高至低排列。結果發現,同音同調字群有一或二字者,幾佔字群的50,而一個人從此字群中檢字,只需掃瞄1.8字即可群到。 依照注音符號使用的程度及其特性,本研究亦處理音號在鍵盤上的定位。
期刊論文
1.李曾遹、楊覺民(19730300)。中文檢字與計算機。科學月刊,4(3),5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系國(19721200)。聲音與憤怒--字音檢字法簡介。科學月刊,3(1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江德曜(1976)。半體混合組字法與簡明中文輸入系統之新設計。六十五年中華民國電子計算機會議,(8)31-(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誠寬、周澤民、施佩瑜(1976)。中文輸入簡便系統之設計及製作。六十五年中華民國計算機會議,(8)15-(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舜齊(1976)。萬國文字電腦輸入輸出系統。六十五年中華民國計算機會議,(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vorak, A.、Merrick, N. L.、Dealey, W. L.、Ford, G. C.(1936)。Typewriting behavior: Psych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typewriting。New York:American Book Co.。  new window
2.國立編譯館、黃堅厚(1967)。國民學校常用字彙研究。臺北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英茂、莊仲仁、王守珍(1975)。常用中文詞的出現次數。臺北: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