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實驗中探索晚商甲骨材料整治與卜刻的方法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張光遠
作者(外文):Chang, Kuang-yuan
出版日期:1984
卷期:2:1=3
頁次:頁57-107
主題關鍵詞:甲骨材料整治卜刻晚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期刊論文
1.童恩正(1977)。關於使用電子計算機綴合商代卜甲碎片的初步報告。考古,1977(3),205-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淵臨(19731100)。殷代的龜冊。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2,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台西考古隊(1979)。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9(6),33-43+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淵臨(19741200)。卜骨的政治技術演進過程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1),99-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安志敏(1954)。一九五二年秋季鄭州二里岡發掘記。考古學報,1954(8),65-107+229-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進雄(19700900)。鑽鑿對卜辭斷代的重要性。中國文字(臺大),37,1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陝西周原考古隊(1979)。陝西岐山鳳雛村發現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10),38-43+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秉權(1959)。殷虛文字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48)。殷虛文字甲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作賓(1974)。甲骨學六十年。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eightley, David N.(1978)。Sources of Shang History: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of Bronze Age China。Berkeley。  new window
5.胡厚宣(1944)。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夢家(1956)。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作賓(1953)。殷虛文字乙編。台北:中研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厚宣(1945)。甲骨學商史論叢續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厚宣(1972)。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29)。商代龜卜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斯年(1930)。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安陽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作賓(1948)。[殷虛文字甲編]序。殷虛文字甲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作賓(1931)。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秉志(1931)。河南安陽之龜殼。安陽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作賓(1948)。[殷虛文字乙編]序。殷虛文字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屈萬里(1961)。[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序。殷虛文字甲編考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