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黨員「異化」個案之研究:一九五六年後的周揚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楊爾琳
出版日期:1984
卷期:31
頁次:頁165-194
主題關鍵詞:中共周揚異化黨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楊爾琳(19821200)。延安時期的周揚。復興崗學報,28,209-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爾琳(1983)。上海時期的周揚--周揚與中共上海時期的文化運動。復興崗論文集,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爾琳(19801200)。延安時期的周揚。復興崗學報,24,11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爾琳(19831200)。周揚與中共文革前的四次文藝鬥爭。復興崗學報,30,287-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翟志成(19800600)。胡風及胡風集團重要成員歷略。新亞學報,13,495-5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爾琳(1984)。王實味事件透視。復興崗論文集,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志清(1974)。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的中國文學。中華月報,7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3)。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戰鬥任務。紅旗,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介凡(1969)。大陸文藝世界懷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聰(1980)。新文學作家列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69)。周揚反毛言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日本外交部所、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1968)。從共匪原始文件看「文革」全貌。台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紹華(1981)。中共文藝統戰回顧。台北:文壇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章陵(1973)。中共的文藝整風。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Witke, Roxane(1977)。Comrade Chiang Ching。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8.中共作家協會(1956)。中國作家協會第二次理事會會議(擴大)報告、發言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浩生(1978)。周揚笑談歷史功過。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揚、周而復(1958)。早晨的太陽。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放(1978)。中共文藝圈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3)。馬克思「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共異化問題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傅建中(19840428)。害死三千萬人的『大躍進』--二十世紀人類最大的災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集叢(19790816)。周家兄弟兩『人牛』--被共黨玩於股掌上的周揚與周立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力(19791015)。『剃刀周揚』在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70929)。總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36)。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現階段的文學論戰。上海:文藝科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71)。中國文藝復興運動。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70)。中國文藝復興運動。胡適演講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志清(1979)。一九五八年來中國大陸的文學。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揚(1947)。表現新的群眾的時代。秧歌論文集。中蘇友好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秋原(1979)。關於一九三二年文藝自由論辯。文學藝術論集。臺北: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