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延安文藝整風透視研究之2:中共延安文藝整風背景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黃筱薌
出版日期:1985
卷期:34
頁次:頁221-248
主題關鍵詞:中共文藝政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陳獨秀(1917)。文學革命論。新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17)。文學改良芻議。新青年,2(5),46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玉山(1979)。五四與中共。匪情月報,22(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章陵(1972)。從浪漫主義到革命的浪漫主義。匪情月報,15(8),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沫若(1923)。我們的文學新運動。創造週報,19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沬若(1926)。革命與文學。創造月刊,19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沫若。文學家的覺悟。洪水半月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秋原(1969)。關於一九三二年文學自由辯論。中華雜誌,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7)。共產國際第七次世界大會底決議案。新華半月刊,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新立(1984)。情緒的反共與理性的反共。中國大陸,1984(8月號),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玉山(1984)。由『左聯』人物的結局論『左聯』起沒在中國當代文化史上的意義。共黨問題研究,10(1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學稼(1953)。由文學革命到革文學的命。香港: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超構(1944)。延安一月。南京: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志成(1983)。中共文藝政策研究論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淼(1954)。中共文藝總批判。亞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聰(1955)。中共的文藝工作。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玉山(1984)。大陸文藝新探。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澤東。文藝工作者的方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拂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策縱(1980)。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ow, Tse-tsung(1960)。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錦(1977)。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適(1968)。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瑤(1953)。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桂崇基、沈世平(1974)。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華倫(1973)。中共史論。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8)。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70)。共匪歷次文藝「整風」真相。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學稼(1977)。第三國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Hyde, Douglas、單國璽(1980)。獻身與領導。台中:光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學稼。魯迅正傳。臺北: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唐紹華(1981)。中共文藝統戰回顧。台北:文壇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健民(1965)。中國共產黨史稿.第二編,江西時期。台北:王健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志摩(1980)。新月選集。台北:喜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秋原(1979)。文學藝術論集。台北: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丁易(1955)。中國現代文學史略。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健民(1966)。中國共產黨史稿.第3編,延安時期。台北:王健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秋原(1980)。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綬松(1957)。中國新文學史初稿。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茶陵(1981)。魯迅與阿Q正傳。台北:四季初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淙(1936)。現階段的文學論戰。上海:光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60)。蘇聯共產黨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伏拉狄米洛夫、奚明遠、劉守世、高芠芠、黃志潔(1976)。延安日記。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壽熙(1976)。延安整風運動起因及發展。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國燾(1974)。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振甫(1962)。毛主席詩詞淺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內政部調查局(1951)。共匪的文藝政策與活動。台北:內政部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繆楚黃(1957)。中國共產黨簡要歷史:初稿。北京:學習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章陵(1973)。中共的文藝整風。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任卓宣(1970)。毛澤東思想批判。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蔣夢麟(19670901)。新潮。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魯迅。從諷刺到幽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小品文的危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20522)。自覺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學習『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沫若(1936)。革命與文學。新文學運動史資料。上海:光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中山(1974)。為創設英文雜誌印刷機關致海外同志書。國父全集。台北:中華民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玉法(1984)。五四運動的時代背景。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實秋(1978)。偏見集。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59)。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少作收殘集。台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瞿秋白(1959)。鬼臉的辯護。少作收殘集。台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秋原(1979)。關於一九三二年文學自由辯論。文學藝術論集。台北: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澤東(1969)。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澤東(1952)。[矛盾論]註釋。矛盾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1)。[實踐論]註解。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3)。何以『火星』險些熄滅了呢?。列寧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8)。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少奇。反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整頓三風參考材料。蘇中區黨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畢博(1981)。評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毛澤東(1969)。「文藝講話」「結論」。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