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國史學家對傑克遜民主的解釋之演變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孫同勛
作者(外文):Sun, Tung-hsun
出版日期:1986
卷期:12/13
頁次:頁165-191
主題關鍵詞:美國傑克遜民主傑克遜民主史學家史學解釋歷史解釋時代思潮Jacksonian democr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美國歷史上有幾個時期引起史學家長期而激烈的爭論。傑克遜時代(The Jacksonian Age,1820~1850)是其中之一。有關這一時代的作品真可說是汗牛充棟,所提出的意見莫衷一是。造成這種情形自然有其原因,這個時期是美國史上的一個轉型期。在此迅速改變、新舊交替的時代,處處充滿了矛盾與對立。就實際的歷史研究而論,美國的史學解釋至少已經歷了四次改變。此即流行於十九世紀後期的惠格派史學(the Whig historiography)、二十世紀最初四十餘年的進步派史學(the Progressive historiography)、一九五○年代與一九六○年代初期的新保守史學或諧和派史學(the Neo-conservative or consensus historiography),以及崛起於一九六○年代中期的新左派史學(the New-left historiography)。每一學派的崛起、流行與衰落都與其所處時代流行思潮息息相關。有關傑克遜民主的史學解釋主要也經過四次轉變。惠格派史家多為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業餘史家,放任的資本主義、改革思想與南北團結的主張在當時大為流行。其時的主要史學家大都從這些觀點來解釋美國的歷史。二十世紀開始以後,美國出現了全國性的進步改革運動(the Progressive Movement),試圖擴大美國的民主平等與自由。史家把整個美國歷史視為一連續的改革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一般思潮由戰前的樂觀進取轉向悲觀保守。反映於歷史研究便是新保守史學的崛起。史家轉而強調美國基本價值、制度與意見的延續不變性。隨著一九六○年代激進改革思潮的崛起,美國的歷史解釋也向左偏。新左派史學崛起於一九六○年代之中,到一九七○年代開始衰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