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西比較文學研究中的「近視」與「遠視」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孫筑瑾劉介民
出版日期:1989
卷期:18:7=211
頁次:頁65-82
主題關鍵詞:比較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61
期刊論文
1.黃德偉(19770400)。Toward Defining Chinese Baroque Poetry。Tamkang Review,8(1),25-72。new window  new window
2.豪斯特.弗倫茲、安德森(1955)。中西文學關係。北卡羅來納大學比較文學研究,13,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uille'n, Claudio(19711000)。Some Observations on Parallel Poetic Forms。Tamkang Review,2(2/3),395-416。  new window
4.烏爾利希.維斯坦因(1984)。比較文學的永久性危機。加拿大比較文學評論,9(2),167-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恒(1983)。王熙鳳與郝思嘉:比較研究一得。陜西師範大學學報,1983(4),8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遠浩一(1983)。對近年來中國比較文學的觀察與思考。文貝,1(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威特.百納、詹姆士.克福特(1978)。青山:「中文翻譯」中的:威特.百納作品中文選集。紐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若愚(1969)。李商隱的詩:中國第九世紀的巴洛克詩人。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衛.陳英(1962)。李賀與濟慈:對兩位詩人的比較研究。安.阿伯:UM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德潛(1933)。古詩源。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阿瑟.韋利(1968)。詩經。紐約:格羅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筑瑾(1982)。景色意識:中英文詩歌中作為表達感情的詩歌描寫。安.阿伯:UM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古添洪、陳慧樺(1976)。比較文學的墾拓在臺灣。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樹森、周英雄、袁鶴翔(1980)。中西比較文學論集。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歐梵(1980)。抒情與敘事:對當代中國文學的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彼得.H.李。朝鮮--日本--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麥納爾。日本詩及與比較文學有關的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方非(19840204)。驚人的相似、深刻的差異--兩段相似的戲劇獨白想到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佛克馬(1980)。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馬克思批評主義在中國的實力與弱點。中西比較文學:理論與策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漢良(1980)。「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中西比較文學:理論與策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馬.雅克慎、莫里斯.哈利。隱喻極與轉喻極。語言的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托馬斯(1960)。語言學與詩歌。語言的風格。劍橋 MA.: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