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的理性生命
書刊名:銘傳學刊
作者:曾仰如
出版日期:1991
卷期:1
頁次:頁103-136
主題關鍵詞:生命理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乃因為其具有理性生命,而此生命則植根於人所擁有的的「性魂」或「靈魂」(intellectual soul),其特殊能力有二:「理智」(the intellect)「意志」(the will),而後者又淵源於前者,故於人所具有的能力中,以「理智」為最重要與基本,是以,討論人的理性生命時,必須以此為研究對象,故本文就理智的存在、性質、對象與功能(活動)逐一加以論述,尤其對其功能須作詳細的闡述,因為它關係到人類階是否有效的問題。 人的理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能形成「普遍概念」(universal ideas),亦即能形成一個可適合於同種類的所有眾多別事物的「概念」。至於其性質、價值與形成過程,則有不同之主張:一、「偏激實在論」(Exagerate Realism):柏拉圖是此學說之服膺者,主張在人的思想內之普遍概念與觀念世界之念相符合,卻與感覺世界的事物不符;二、「唯名論」(Nominalism):否認普遍概念之存在:既不存在於思想內,又不存在於思想外,所有的只是空洞的「共名」而已;三、「概念論」(Conceptualism):康德是其代表人,承認在思想內有普遍概念,然純是思想之產物,而非根據外界個吸事物所形成,所以與事實不符,故亦無客觀價值;四、「實用主義」(Pragmatism):在思想內的概念全然是主觀的,與外界事物無關。真理是主觀的,以實際需要為衡量,普遍概念毫無客觀價值,只不過是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幻想而己。杜威與胡適等即是此主張的擁護者。 由於對以上諸學說作了忠實的介紹與客觀的評估之後,發現均有所偏差,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答案,所以才提出另一種稱為「溫和實在論」(Moderate Realism),其創始人為哲學大師亞里斯多德。此學說把各種意見加以折衷以達到截長補短之目的,其內容是:普遍概念所表達的內容雖不存在於人的思想外,然卻存在於思想內,而其形成乃根據存在於外界的個別客體事物,透過主動理智所產生的「抽象作用」,實行「取此捨彼」的行動以攝取其共同點,所以其內容可普遍地應用到一種類的全體事物及其中的每一份子,雖然兩者並非一模一樣的(identical),但的確是完全相符(similar with a perfect likeness),因為是根據事實所形成的,也因此,它有客觀供值,如此,人的理性知才有保障,方能是正確與真實的,而人的理性生命亦才有意義與目的。
圖書
1.柴熙(1980)。認識論。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heen, Fulton(1925)。God and intelligence in modern philosophy。New York。  new window
3.吉爾遜(1937)。The Unity of Philosophical Experience。New York。  new window
4.Donceel, J.(1970)。A Marechal Reader。Herder and Herder, Inc.。  new window
5.de Wult, M.、Coffey, P.。History of medieval philosophy。Longmans, Green and Co.。  new window
6.Bittle, C.(1938)。Reality and the Mind。The Bruce Publishing Comp. Milwaukee。  new window
7.Donceel, J. F.、Phil, S. J.(1961)。Psychology。Sheed and Ward, Inc.。  new window
8.Gredt, J.(1936)。Elementa Philosophiae Aristotelico-Thomisticae。Barcelona:Herder。  new window
9.Saint Gregory。Hom. 29, Super Evang。  new window
10.Phillips, Richard Percival(1935)。Modern Thomistic Philosophy。London。  new window
11.袁廷棟(1985)。哲學心理學。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