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沈寵綏語音分析觀的幾項考察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董忠司
出版日期:1991
卷期:61
頁次:頁183-216
主題關鍵詞:分析沈寵綏語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沈寵綏是明末一位重要的戲曲派聲韻學家,他精於語音分析;可是,一般研究漢語聲韻學史的人,像王力、張世祿、李新魁等,大多未曾注意到他,更沒有給予他應有的地位。本文志在發掘沈寵綏的聲韻學地位,而著眼於他的語音分析觀:利用沈氏所著度曲須知一書,兼及弦索辨訛,採取「以經解經」的辨法,直接分析沈氏他自己的學術用語和觀念,來整理出一個屬於沈氏的、比較有系統的架構,而儘量不借用近代學者對中原音韻的擬音,以免有先入為主的概念而影響到客觀性。內容有: (1)比前人更精詳的�d述了沈寵綏的生平和著作。 (2)指出沈氏論明代之北曲必宗主中原音韻。 (3)指出沈氏能分析一字之音節為「字頭」「字腹」「字尾」,並提出「三字切法」。 (4)分析沈氏的「出字」「上半字面」,指出沈氏能釐分元音舌位的高低,與唇形的圓展。 (5)分析沈氏的「收音總訣」「收音譜式」「中秋品曲」「字母堪刪」等資料,指出他能充分瞭解當時北曲十九韻的七種「收音」(即「韻尾」)。 (6)分析沈氏的「收音總訣」,指出他能運用吳語來描述三種鼻音韻尾的音值。 沈寵綏是一位能精密分析語音的學者,他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明末的聲韻學水準,經過本論文對他的學術用語,語音觀念的初步考察,也許可以比較客觀的再進一步探討他的中原音韻十九韻的音讀(可以藉此檢驗近代各家的擬音),及其人的歷史地位。
期刊論文
1.劉復。明沈寵綏在語音學上的貢獻。北京大學國學季刊,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新雄(1979)。中原音韻概要。中原音韻概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沈寵綏。弦索辨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沈寵綏(1979)。度曲須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