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Transformation in "T'ien-Feng Huan-P'EI" (1425-1962) and Implications to Change in Ch'In Music
書刊名:東海學報
作者:梁銘越
出版日期:1992
卷期:33
頁次:頁87-103
主題關鍵詞:中國古琴音樂風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6
     「天風環珮」古琴曲的琴譜,第一次出現是在明初(西元一四二五年)朱權所刊 《神奇秘譜》下集中。從一四二五至一九六二年的六個世紀裡,「天」曲曾有七種之多的版 本,其中以《風宣玄品》(一五三九年)、《西麓堂琴統》(一五四九年)及本世紀的《古 琴曲集》(一九六二年)最具代表性。本文是將這四種不同琴譜的版本,以「結構分析」探 討「天」曲風格的歷史演變。其主要目的在以一首特定曲研究古琴音樂風格變遷的軌跡及過 程,從而增添我們瞭解中國音樂歷史風格演進的一些線索,因為,古琴琴譜從一四二五開始 至民國初年,有將近一百三十多種樂譜的傳承,是中國器樂曲類最為完整的樂譜記錄,也是 中國唯一可以進行長達六個世紀有譜歷史風格演變研究的音樂。本文經「結構分析」的結果 ,就琴曲的風格演進來看,我們可以歸納如下幾點初步結論。(一)古琴琴曲的音階是從繁 而簡, 如:由一四二五年「天」曲十二個正音及八個外音和二個微分音( Micro-tones ) 的二十二個音層之組合,到一九六二年僅六個正音的曲調變遷來看,呈現「簡化」的現象。 (二)雖然音階中的音層是簡化了,但相形下,每一個音的裝飾要求增多了,也即是「聲」 (音階)少而「韻」 (吟猱綽注 ) 多了。 這可以說明,十五世紀前的古琴音樂是(聲多韻 少),而十六世紀以後的音樂是「聲少韻長」的演變過程。(三)樂句的演變亦呈現從短至 長的發展,即是,早期的樂句短而多,而後期(指廿世紀中期)的樂句少而長。(四)曲調 是由早期的「動機形式」( motivic melody )演變到「旋律形式」 (thematic melody), 從「天」曲的這種風格演進與 934 年「敦煌卷子」曲中唐末「動機形式」不謀而合的印證 ,可以初步假設,中國在宋以前的音樂曲調風格是以「動機形式」為主,而漸次演變為「旋 律形式」。(五)從曲調的「組合單元體」來看,我們發現古琴曲的音階是由以七聲音階為 主的唐宋風格演變為五聲音階的明、清、民國風格。無庸置疑的,這種從七聲簡化為五聲的 演進,是受到宋代以後崇尚民間音樂 (俗樂 ) 的影響。 總的來說,「天」曲的結構研究, 多少給予我們一個有證可考的風格演變軌跡,當然,不可諱言的,我們還需要針對更多的琴 曲,及其他有譜的中國音樂 (如崑曲、詩詞樂等 ),進行結構分析,去探討中國音樂中「變 序」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 的認知,從而設定中國音樂風格傳承的脈絡。其實,更 值得提及的是,和西歐音樂相比較,中國在十五世紀初, 已用到二十二個音層的組合,而同 時代的西歐,還僅停留在七聲音階的格局內,這是頗值注意的事。在此,不能不提醒國人,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特質是以多聲的曲調架構為主,而當時的西歐則以曲調的對位和聲取勝 ,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發展路線。只是,十五世紀之後的中國音樂,漸次的民間方言化,不但 失去「多聲」體系,也未能掌握和聲對位的音樂中之其他要素。筆者盼望有更多的同好從事 結構分析的研究,從而發展出一種具吾國本土固有音樂傳承脈絡的現代中國「新」音樂。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of stylistic trans- formational processes evidenced by different editions of a given Chi- nese musical composition from the solo ch'in (kuqin) repertory. namely. the Tien-feng huan-p'ei (The Sound of Jade Ornaments Filling the Skies). The study examines four existing "editions" of T'ien-feng huan- p'ei in manuscript form (ch'in p'u) ranging from the early 15th through mid-20th centuri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tratified. structural- analytical methodology has revealed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 es of the following general types: a) transformation of tonal (modal) pitch material from complexity to simplicity and b) transformation of decorative timbral playing techniques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cxity.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s a result of analyzing the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es in this ch'in composition is that the internal changes of a given ch'in piece over a span of some 400 years were determined by ongoing pervasive musical considerations. as well as by extra-musical socio-political and religio-aesthetic factors. The author had introduced this methodology in a paper present- ed at the 1977 SEM conference held in St. Louis. Missouri.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