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弗洛姆的人生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書刊名:臺南師院學報
作者:裘學賢
出版日期:1992
卷期:25
頁次:頁123-134
主題關鍵詞:人生弗洛姆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8
     本研究旨在探討弗洛姆的人生論,並闡釋其在教育上的意義。本研究主 要採用理論分析法。 本文共分四部分,首先,探討人究竟是什麼;其次,分析當前的社會環境;再次, 指出人類的新希望;最後,詳述弗洛姆的人生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ound Erich Fromm's life theory andits implication on pedagogy. There are roughly four parts in this paper: Firstly,to analyze the question-what is man? Secondly, to assess the sickness of thesociety; Thirdly, to offer the wish of the human; And then to interpret someimplications.
圖書
1.Fromm, Erich、孟祥森(1975)。人類破壞性之剖析。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romm, Erich、徐紀量、張慶雄(1987)。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元明(19901201)。佛洛姆人道主義精神分析學。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佛洛姆、莫迺滇(1971)。逃避自由。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祥森、Fromm(1970)。愛的藝術。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romm、孟祥森(1972)。人類新希望。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鈴木大拙、Fromm、孟祥森(1974)。禪與心理分析。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romm、范瑞平、牟斌、孫春晨(1988)。人心一人的善惡天性。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romm、孫石(1976)。自我的追尋。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romm、陳琍華(1981)。理性的挣扎--社會健全之路。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Fromm, E.(1976)。To have or To Be?。Toronto:Bantam Books。  new window
12.Fromm、葉頌(1975)。夢的精神分析。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