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負古人告後人--張大千的繪畫藝術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高美慶
出版日期:1993
卷期:17
頁次:頁45-55
主題關鍵詞:張大千繪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傅申(19911200)。血戰古人的張大千--張大千六十年回顧展緣起與簡介。雄獅美術,250,133-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慧山。我看張大千--一個法古變今的開派人物。藝海,13,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東(19880700)。張大千潑墨潑彩畫風之形成。故宮文物月刊,6(4)=64,16-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惠鑑、何曉嘉、錢志堅(1993)。董其昌對歷史和藝術的超越。美術研究,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目寒(1968)。大千居士作風的演變。遠東畫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鑄晉(1988)。張大千與西方藝術。張大千九十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一涵(1988)。從易象的觀點論南張北溥。張大千先生九十紀念學術研討會,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3)。張大千先生遺作敦煌壁畫摹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幼衡(1983)。形象之外--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郎紹君(1988)。論中國現代美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家孝(1982)。張大千的世界。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申、司美茵(1991)。血戰古人--張大千回顧展。華盛頓沙可樂美術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四川省博物館(1985)。張大千臨橅燉煌壁畫。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1)。張大千巨荷展。巴黎賽那奇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3)。大風堂遺贈名跡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72)。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盡。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申(1988)。大千與石濤。張大千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梅雲堂藏張大千盡概說。梅雲堂藏張大千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梅雲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大千(1972)。[張大千四十年回顧]自序。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三藩市亞洲藝術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大千(1961)。畫說。張大千畫。香港東方藝術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克耑(1966)。[張大千近作展覽]序。張大千近作展覽。香港:香港東方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包立民(1990)。張大千與趙無極。張大千藝術圈。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包立民(1990)。張大千與徐悲鴻。張大千藝術圈。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懷碩(1972)。細說「五百年來--大千」。苦澀的美感。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慧山(1979)。我看張大千--一個法古變今的開派人物。張大千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丹林(1979)。記畫家張大千。張大千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