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華僑學校的當地化傾向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朱慧玲
出版日期:1994
卷期:32:3
頁次:頁155-173
主題關鍵詞:民族意識教育教育體系華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戰後,海外華僑學校經歷了當地化過程。戰前那些由華僑經營、受中國政府管理、以華僑為教育對象、以確立中國人之自覺為主要目的的「華僑學校」,戰後,或是被強行廢止,或是被納入居住國教育體系,成為以華人為主要教育對象的「華文學校」。然而,日本則不同,至今,由華僑自主經營、以華僑為主要教育對象,旨在通過民族教育使華僑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確立其作為中國人之自覺的獨立於居住國正規教育體系的全日制華僑學校依然存在。也就是說,日本華僑學校尚未當地化。然而,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華僑社會內部世代交替,日本華僑學校也呈現出當地化趨勢。本文擬以社會學角度,根據筆者的兩項社會調查結果,探討華僑教育的當地化的傾向。
期刊論文
1.朱慧玲(1992)。日本華僑社會的特點及其變貌。亞細亞文化,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慧玲(1967)。外國人學校制度--其背景和法律諸問題。法律時報,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慧玲(1993)。時代.世代交替與日本華僑社會的華人化。日中社會學研究,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南京(1991)。華人的同化問題。華僑華人歴史研究,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山田信夫(1983)。日本華僑與文化摩擦(-),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內田直作(1949)。日本華僑社會研究。東京:同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村俊一(1991)。現代中國夜與華僑教育。東京:多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主惠(1961)。華僑本質的分析。東京:朝日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仲勳(1990)。華僑--有連帶關係的經濟民族。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鐘清漢(1989)。在日外國人學校和修了資格。國際學力之探求。東京:創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