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金與高麗的關係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作者:王德毅
作者(外文):Wang, The-yi
出版日期:1994
卷期:18
頁次:頁121-133
主題關鍵詞:金朝高麗朝鮮關係外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我國的東鄰,最近的為高麗,高麗亦稱朝鮮,是與我國關係最密切之鄰邦。高麗國為王建所立,開國於我國五代時後梁末帝貞明四年(918),以後承位的嗣王凡三十一君,歷時四百七十五年,至我國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始為其臣下李成桂所篡,遂亡。十至十二世紀之際,中國北方有遼金兩朝相繼建國,中原歷經唐末五代之亂,至宋始統一。高麗處在宋遼或宋金兩大國之間,其自全之道就是採行事大政策。遼和金之疆土與高麗相接,武力強大,更使高麗憂懼,故當金興遼亡之際,隨國際形勢之變遷而轉換其外交方向,先求自保,再求生存。高麗沒有被女真所滅,也沒有被後來更強大的蒙古所滅,其長存之術就是事大政策。故當金章宗以後,蒙古勢力崛起,迨至宣宗貞祐二年(1214)金因受蒙古軍事侵略,中都將不保,乃南遷汴京,國際形勢又發生重大的改變,高麗目睹金已衰微,遂不再奉金正朔,其時遼東道路已不通,即使有奉表朝貢之意,事實上已不復通問。高麗亦畏懼蒙古,乃轉而向其稱臣,庶幾免受侵略。有關金與高麗的關係之探究,近年國內學者在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的倡導之下,已有相關之論文發表。本文所述金麗關係溯及女真先世,並述及高麗對宋的批評,證明北宋之亡確有其自取之道。宋代君臣不知練兵講武以抗禦外侮,而一味地求助於第三者,這是很不智的。
圖書
1.托克托等。《金史》一百三十五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軻。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麟趾(1972)。高麗史。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朱熹。朱子語類,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遼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