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造形」的意義、內涵及其形成之研究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楊清田
出版日期:1994
卷期:55
頁次:頁115-136
主題關鍵詞:內涵造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
     「造形」一詞的使用在今日已相當普遍,但其意義與用法似乎並不明確,尤其在藝術相關領域,與一般生活中的使用,意義相當分歧。為了促進造形藝術理論的研究,以及正確的傳達,造形的意義與內涵等,實有正本清源之又要.即「 也正名乎」本文,首先透過「造形」的語源(含中、日、外文等),及其相關語彙的用法,闡明造形的本義;次從「造形藝術」與「造形設計」的觀點,透過專家、學者約見解,分析造形的內涵,及其包括的領域,並作簡要之定義;最後,依廣義的造形定義,敘述其起源,而依狹義的定義,透視近代造形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圖書
1.閻麗川(1987)。中國美術史略。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nheim, Rudolf、李長俊(1984)。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玉龍(1982)。近代設計史。臺北:六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榮久庵憲司、楊靜、賴屏珠(1989)。設計鑑賞。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書堯(1969)。視覺藝術。台北: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品章(1990)。基礎設計教育。臺北市: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嘉門安雄、呂清夫(1981)。西洋美術史。台北市:大陸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樹藩(1971)。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造形藝術研究會(1969)。造形手冊。東京:造形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2)。大漢和字典。台北:文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福井晃一(1978)。設計小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梅原龍三郎(1953)。近代造形。東京:光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佐口七朗。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銘顯(1987)。工藝概論。台北:新形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書堯(1983)。基本造形學。台北:維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Frebee, Ann、吳玉成(1993)。現代設計史。台北:中威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安治(1986)。中國原始社會至漢代繪畫泛論。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北平: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