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政治情勢分析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趙中生
出版日期:1994
卷期:9:8
頁次:頁45-52
主題關鍵詞: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政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5
     一、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政治情勢之變化基因於:冷戰時期傳統意識 型態的模糊與相互妥協;經濟力的彰顯與動能的發揮;以及民族主義惡質化的膨脹 與對立。二、亞太地區現有的區域組織為:東南亞國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及北 美自由貿易區。三、綜合研析亞太地區政治情勢,除國內及區域性政治問題外, 他如軍備競賽,新強權之形成與競爭、核子擴散等,亦均值憂慮。四、縱觀亞太 地區最近政治情勢之發展,若就正面意義言,不可諱言的,隨著冷戰的結束,實 已突破了兩極對抗時期的意識枷鎖與區域藩籬。五、亞太地區未來政治情勢發展 趨勢預判為:共產主義全面崩潰;民主主義將成為政治發展之主流;資本主義與社 會主義揉合;和平、談判替代冷戰、對抗;經濟因素成為政治的主要導向;區域整 合、集體安全與國際和平的可能性將大為增加。六、中華民國不論在政治、心理、 經濟及軍事上,均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故應擬定一套完整的「全方位」政、經 策略,俾能突破以往的限制,重新走出以自己為主體思考的世界觀。七、區域性 的集體發展體制,在未來的亞太地區,甚至全世界,都將成為經濟、政治乃至軍 事的支配力量。
期刊論文
1.丁永康(19920100)。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探討。問題與研究,31(1),14-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碧炤、陳儔美、盧其梅(19920700)。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權力關係之變化--學術座談會紀要。問題與研究,31(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慧鸞(19870200)。亞太地區的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問題與研究,26(5),24-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延庚(19820500)。現代政治思潮及其趨向。行政學報,14,2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鴻瑜(19920300)。亞太新秩序與臺灣之角色。問題與研究,31(3),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1991)。台灣的亞太戰略。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明義(1985)。當代國際關係綜論。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明義(1989)。國際區域組織導論。台北市:復興崗覺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正中(1992)。國際政治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11012)。從正反兩面看中共對台用武可能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