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生理學談運動疲勞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林正常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9:1=33
頁次:頁35-43
主題關鍵詞:生理學運動疲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6
疲勞是作業的結果造成作業能力下降的現象。疲勞或許是一種生物的保護訊息,有疲勞,人才知道休息。疲勞有關知識,牽涉到大半運動生理學的研究領域。疲勞不但是一般人相當關心的課題,運動教練與選手更盼望了解疲勞有關知識,以期增加訓練的分量,提升訓練績效。疲勞分精神疲勞與身體疲勞,中樞疲勞與末梢疲勞,急性疲勞與慢性疲勞,局部疲勞與全身疲勞。疲勞原因,各家理論不一,衰竭論、堵塞論,窒息論、失調論,抑制論都有道理。不過,由於疲勞包含諸多主觀的心理因素,疲勞的概念相當混淆,導致疲勞的原因,並不單純。大致上,與運動執行有關的各個生理與生化環節,都與疲勞的發生息息相關。能源的消耗與代謝產物的堆積,乃至心理因素都是疲勞的主要罪魁禍首。人週遭的外在,乃至內在環境,潛藏各色各樣的疲勞因素,因此,對運動愛好者,研究疲勞如何發生的意義不如探討如何避免乃至克服疲勞。遺憾的是人不經常身處疲勞,將無法克服疲勞。運動員與教練們應該尋求效率的訓練,疲勞得有代價,避免重量不重質的訓練,避免長期陷入慢性疲勞而無以自拔。本文揭示的一些消除疲勞與恢復體能措施、抗疲勞物質攝取與減少肌肉作業疲勞之道,當有助於運動愛好者應付疲勞。此外,心理障礙的克服與心理極限的突破,對吾人面對疲勞,力求超越巔峰的表現,恐怕也有其特殊的意義。
圖書
1.曾煥華(1992)。疲勞與體能的科學。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煒權、馮美云(1985)。運動訓練的生物化學。北京體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臺北縣: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鍚讓(1986)。實用體育生理。北京體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dwards, R. H. T.(1983)。Biochemical bases of fatigue in Exercise Performance: catastrophe theory of muscular fatigue。Biochemisty of exercise。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  new window
2.Karlson, J.(1979)。Localized muscular fatigus: Role of muscle metabolism and substrate dpletion。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Philadephia, PA:The Franklin Institute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