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白氏文集の日本伝砕から鎌倉初期に至るまでの受容の砈遷
書刊名:東吳外語學報
作者:尾久幸子
出版日期:1994
卷期:10
頁次:頁157-169
主題關鍵詞:白氏文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26
     在中國,平易的白詩,不僅限於宮閘文壇,而在一般平民大眾間亦廣為流傳,然其評價卻遠低於杜甫、李白。 但在日本,當九世紀白詩傳入之時,便因其平易在平安朝貴族間捲起一股熱潮而予後世日本文��以極大的影響。白居易詩文集『白氏文集』,在傳入日本之初便立刻得以昭明文選並列為知識分子的必讀書籍。平安時代的漢詩文,以管原道真為首的著名文士,無一不大受影響。尤其在『和漢朗詠集』中壓倒的白氏崇拜,造成了此後數百年間日本文��中濃烈殘留白氏影響之局。 平安朝和歌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中『白氏文集』的影響,已由多位博��之士指出。其中『源氏物語』中『長恨歌』的影響普遍最強。 平安朝末期迄止鎌倉時代,漢詩文的衰退達於極點。當政權旁落武士之手,貴族間曾廣受歡迎的『白氏文集』亦不再為漢詩文作者們所眷顧。 但是,在和歌散文的作者間卻仍然繼續盛行著『白詩文集』的攝取消化。如藤原定家在和歌中以借用或意譯的形式取用了白詩,在這點上,與平安貴族直接、直譯的取用方式相當不同。另外,『平家物語』中的白詩引用取向,具有中古隱士之風,偏於宗教,訓誨方面,而與『源氏物語』的貴族社會浪漫生活取向成對比。況且,鎌倉期『白氏文集』的影響,透過『和漢朗詠集』等而糅於當時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處,亦與平安朝有所不同。
期刊論文
1.今井源衛(19900400)。平安朝漢詩文と白楽天。日本語日本文學,16,1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秋山恵(1969)。平家物語と白楽天。私學研修,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塚繁樹(1959)。白氏文集の平家物語に及ぼせる影響。愛媛大紀要(人文科學),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神田秀夫(1948)。白楽天の影響に関する比較文學的ー考察。國語と國文學,1948(10/11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同右(1968)。白影響について(『源氏物語』の研究資料)。金澤文庫研究,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増田欣(1967)。白居易『新楽府』と軍記物語--「海漫漫」詩を中心として。國文學考,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増田欣(1968)。新楽府『新豊折臂翁』と平家物語。中世文芸,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小島憲之(1965)。上代日本文學と中國文學--出典論を中心とする比較文學的考察。東京:塙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岡田正之(1954)。日本漢文學史。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子彥二郎(1977)。平安時代文學と白氏文集。藝林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近藤春雄(1993)。長恨歌と楊貴妃。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次田潤(1937)。日本文學通史。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花房英樹(1990)。白楽天。清水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丸山キョ子(1974)。源氏物語と白氏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水野平次(1930)。白楽天と日本文學。目黒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宮崎市定(1989)。大唐帝國。河出書房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山本太郎(1973)。白楽天詩集。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吉川•桑原(1991)。新唐詩選続編。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文月(1989)。中古文學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長谷完治(1987)。藤原定家と漢文學。中世文學と漢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村富美子(1983)。白居易傳(七七二-八四六)新唐書卷一一九。唐代の詩人--その伝記。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太田次男(1993)。白居易の文學と人生。白居易研究講座。勉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木正一(1976)。白居易。中國詩人選集。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塚本善隆(1989)。世界の歷史4唐とインド。中公文庫。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