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殷商帝王文物及五千多年前蠶繭在故宮--中國考古先鋒李濟博士百年誕辰紀念
書刊名:故宮文物月刊
作者:張光遠
出版日期:1995
卷期:13:5=149
頁次:頁14-23
主題關鍵詞:殷商文物蠶繭故宮李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李濟(1954)。中國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問題。民主評論,5(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遠(19841200)。從實驗中探索晚商甲骨材料整治與卜刻的方法。漢學研究,2(2)=4,447-4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宇信、張永山、楊升南(1977)。試論殷墟五號墓的「婦好」。考古學報,1977(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厚宣(1984)。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考古與文物,19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遠(19941200)。商代金文為正體字甲骨文為簡體字說。故宮文物月刊,12(9)=141,24-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萬家保(19770300)。從西陰村的蠶繭談到中國早期的絲織工業。故宮季刊,11(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光遠(19840600)。從實驗中探索晚商甲骨材料整治與卜刻的方法。漢學研究,2(1)=3,5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光遠(1994)。論商代金文在中國文字史的地位。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整合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會議日期: 19940104-19940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遠(1994)。金文為正體字甲骨文為簡體字說。中國先秦史暨巴蜀文化國際研討會。四川省德陽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思永、高去尋(1962)。侯家莊一〇〇一號大墓。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遠(1995)。商代金文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屈萬里(1961)。殷墟文字甲編考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秉權(1957)。殷墟文字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秉權(1959)。殷墟文字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秉權(1965)。殷墟文字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殷墟婦好墓。中央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作賓(1976)。殷墟文字甲編(圖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穆祥桐(1989)。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濟(1927)。西陰村史前的遺址。清華學校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作賓(1965)。甲骨學六十年。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厚宣(1945)。家古學緒論之六.數量。甲骨學商史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8)。〔甲骨文編〕編輯序言。甲骨文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