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宗教博物館的實質時代意義
書刊名:銘傳學刊
作者:莊耀輝
出版日期:1995
卷期:7
頁次:頁149-168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展示博物館教育宗教文物宗教藝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本論文旨在探討宗教內涵的呈現及宗教博物館的現代意義。宗教是個嚴肅又富爭議性的主題,想做好這個工作,自須對各個宗教之內涵與展示詮釋上常有的缺失及阻力有相當的認識與瞭解,纔會有周詳的心理準備及合宣的因應措施。本論文指出博物館常以藝術品、歷史信物看待宗教文物;看待各宗教文難免顧此失彼;及人為偏見扭曲諸多缺失。分析面對的阻力有偏執者的批評、狂熱者的抗議、毀損、破壞等。 宗教內涵的呈現上,作者認為博物館虧欠觀眾的是宏遠的世界觀,以因應國際化、多元信仰的社會;此外,各宗教的品類殊極大,有些宗教不但不能淨化心靈,美化人生,促進社會和諧,甚且還給人世帶來許多困擾,故博物館也應如實呈現各個宗教真實的面貌,不要畏畏縮縮怕事而只報喜不報憂,否則就未善盡博物館教育大眾、啟迪民智的職責;此外,博物館更應有人本的訴求,扣緊人心人性,讓宗教對實人生的難題作積極的回應與啟發;更重要的是創意性的經營,以肆應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 最後探討宗教博物館的實質時代意義,藉著文物之美認識各個宗教企盼、追尋的心靈之美;藉著不同信仰的聚會,彼此有觀摩、學習、思索的機會,將有助於相互尊重與包容;提醒觀賞者如實了知人生的不圓滿、不究竟,因此,智慧心的開發是恆久的需要,古今中外共通的需求,只有圓融無礙的智慧纔能超越人生的缺憾。
期刊論文
1.(19940129)。The Reviv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The Independent,14。  new window
2.Cusick, J.(19930402)。Museum Unites World Religion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ife。The Independent,9。  new window
3.Chuang, Y. H.(19930101)。Visual Expressions of Buddhist Ideals。Tibetan Review,11-14。  new window
4.Syal, R.(19930321)。Religion Gets in Way of New City Museum。The Sunday Times Scotland,3。  new window
5.莊耀輝(1993)。荒腔走調的英國佛教文物展示。菩提樹月刊,483,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Chuang, Y. H.(1993)。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xhibition of Buddhist Objects in British Museums(碩士論文)。Leicester University,Leicester。  new window
圖書
1.Weil, Stephen E.(1990)。Rethinking the Museum: And Other Meditations。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