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藏語言的研究和問題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馬學良
出版日期:1995
卷期:66:4
頁次:頁1187-1207
主題關鍵詞:漢藏語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Other
1.馬學良(1983)。漢藏語系語言對於加深漢語研究的作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羅常培(1952)。貢山俅語初探。國學季刊,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懋勣(1940)。維西麼些語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俞敏(1989)。漢藏同源詞譜。民族語文,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美珍(1983)。試論臺語的系屬問題。民族語文,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瞿靄堂(1991)。語言關系研究中的一些理論問題。民族語文,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倪大白(1991)。中國壯侗語與南島語。民族語文,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克郁(1989)。青海漢語中某些阿爾泰語言成分。民族語文,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學良、羅季光(1962)。切韻純四等韻的主要元音。中國語文,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學良(1980)。彝語「二十」、「七十」的音變。民族語文,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學良(1991)。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語言學。民族語文,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學良(1982)。論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語言學、民族學的關係。少數民族文藝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邢公畹(1984)。漢藏系語言及其民族史前情況試析。語言研究,198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馬學良(1984)。民俗學、民間文學離不開語言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保亞(1994)。論語言的接觸與語言聯盟─漢越(侗臺)語源關系的解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方桂(1940)。龍州土語。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宏開(1980)。門巴、珞巴、僜人的語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公畹(1985)。三江侗語。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1991)。藏緬語十五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家驊(1953)。阿細民歌及其語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學良(1951)。撒尼彝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陽覺亞、鄭貽青(1983)。黎語調查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198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四川: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喻世長(1959)。布依語調查報告。布依語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邢公畹(1989)。紅河上游傣雅語。紅河上游傣雅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瞿靄堂、譚克讓(1983)。阿日藏語。阿日藏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方桂(1943)。莫話記略。莫話記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常培、邢慶蘭(1950)。蓮山擺夷語文初探。蓮山擺夷語文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9)。漢彝詞典。漢彝詞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2)。藏漢對照拉薩口語詞典。藏漢對照拉薩口語詞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85)。藏漢大辭典。藏漢大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慶廈(1990)。關於我國藏緬族屬分類問題。藏緬語族語言研究。昆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天佐(1992)。漢語伏羌話虛詞lε─藏緬語言的「底層」成分。民族語文研究新探。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