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冷戰時期未爆發的大戰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楊金柱
出版日期:1995
卷期:11:2
頁次:頁24-33
主題關鍵詞:冷戰北約核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一、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留下大量文件,可以說明冷戰時的核戰危機, 華約方面雖然一再重申不使用核武,但卻運用各種不同演習方式以核武做為先導 攻擊的手段,而與西方的預判大相逕庭。二、西方則期待因衝突的逐次升高,期 獲得相當預警,至少應得48小時的反應時間。三、在傳統武器方面,西方在數量 劣勢與氣候因素的影響下,亦未必有勝算。四、北約方面的核武使用,則無明確 的政略指導;政策的搖擺則造成防禦方式選擇的困難,而使先制盡失。五、蘇軍 一切以戰鬥為依歸,故任何的戰鬥與支援系統必須達到指揮官作戰制勝之需求。 六、核戰之未爆發,幸運的拜「僵持與恐佈」和平之賜,而得以獲和平的假象, 實則充滿無限危機。七、「後冷戰」不等於「非戰」;「以緩和代替衝突」、「以 談判代替對抗」之趨勢仍然抵抗不了現實環境的變化,故忘戰必危乃是唯一認知 之途。
期刊論文
1.Galvin, John(1994)。We Had to Know: Nuclear or Not?。Time,1994(Jul.),18-19。  new window
2.Wenzel, Atto、Peifer, Douglas(1994)。East German Plans for the Conquest and Occupation of West Berlin。Armor,1994(Nov./Dec.),9。  new window
3.Jackson, James O.(1994)。The Secret Plan For WW III。Time,1994(Jul.),15。  new window
圖書
1.蔡政文(1978)。核子時代國際關係的特質。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ard, Richand D.(1995)。"Russian O & A" and "Russian Approach to Aircraft Design"。Lockheed Corporation:Lockheed Fort Worth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