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型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可能--革命的實踐.社會的批判與道德的省察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1:8=248
頁次:頁6-16
主題關鍵詞:革命批判馬克思儒家道德省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98
期刊論文
1.胡秋源(1979)。一八四四年經濟哲學手稿。中華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耀宗(19820700)。波柏爾對馬克斯主義的批評。鵝湖,8(1),3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振寰(1981)。早期法蘭克福學派對工具理性的批判。東海社會學評論,1,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2)。舊內聖的確開不出新外王。中國論壇,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19820200)。當代新儒家述評。中國論壇,13(10),6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Jay, Martin(1973)。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Little, Brown & Company。  new window
2.姜新立(198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貧困。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Vazquez, Adolfo Sanchez(1976)。The philosophy of Praxis。  new window
4.Fromm, E.(1966)。Marx's concept of man。New York。  new window
5.Kolakowski, L.。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new window
6.Marcuse, Herbert(1968)。Negation。Boston:Beacon Press。  new window
7.McCarlhy T. A.(1978)。The Critical Theory of Jurgen Habermas。Boston:Beacon Press。  new window
8.Popper, Karl、李豐斌(1981)。歷史定論主義的貧困。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鎌德(1983)。馬克思與社會學。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75)。現象與物自身。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Horkheimer, Max(1972)。Traditional and critical theory。Critical Theory。New York:Herder。  new window
2.黃瑞祺(1985)。法蘭克福學派簡述。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瑞祺(1985)。社會批判理論的基礎--哈伯瑪斯學說的旨趣。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7)。當代新儒家述評。現代儒學論衡。台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理性的理想主義。道德的理想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與人性論。道德的理想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熊十力。原外王。原儒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