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煉鋅歷史的再考證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周衛榮
作者(外文):Zhou, Wei-ro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14:1=27
頁次:頁117-126
主題關鍵詞:煉鋅史傳統技術中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本文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和有關文獻的再考察,提出: (1)鋅在我國古代的正名叫「窩鉛(yuan),而不是「倭鉛」;「倭鉛」之稱是因古代鋅 、鉛混稱而從鉛的名稱中轉借過來的,其本意並非指鋅。 (2)中國古代的傳統煉鋅技術大約起於明萬曆年(16世紀),它是從傳統的爐甘石點化黃    銅工藝中發展出來的。並對「倭源白水鉛」一詞作了詮釋。
期刊論文
1.周衛榮(1990)。關於宣德爐中的金屬鋅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9(2),161-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笠(5198)。貴州省赫章縣媽姑地區傳統煉鋅工藝考察。自然科學史研究,5(4),361-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匡華(1984)。再探我國用鋅起源。中國科技史料,5(4),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衛榮、蔣金花(1995)。鉛錫惡錢考。北京金融.錢幣,1995(7),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衛榮(1991)。我國古代黃銅鑄錢考略。文物春秋,1991(2),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衛榮(1991)。中國用鋅歷史新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0(3),259-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廣定(1991)。中國用鋅史研究:五代已'倭鉛'說重考。漢學研究,9(2),213-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衛榮(1992)。「水錫」考辨。文物產春秋,1992(3),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匡華、華覺明(1986)。北宋銅錢化學成分剖析及夾錫錢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5(3),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章鴻釗(1955)。中國用鋅的起源。中國古代金屬化學及金丹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吉星(1981)。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孫承澤(1983)。天府廣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遺書十四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漢勛,傅汝懷。大定府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8)。續文獻通考,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顧祖禹(1993)。讀史方輿紀要,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