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轉移海外據點.突破經濟困境--解讀日系企業在韓國的效應性
書刊名:商學學報. 空大
作者:浦鄉義郎黃深勳
作者(外文):Urage, Yoshi-rouHwang, Sheng-shiung
出版日期:1996
卷期:4
頁次:頁235-266
主題關鍵詞:日系企業韓國投資日本經濟空洞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近年來,所謂空洞化已成為日本的主要話題。而導致日本經濟空洞化的原因很多,諸如:(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也是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容易招致國際社會的排斥;(各區域性國際組織,積極推動維護當地利益的經貿措施,加上社會主義國家也極力推展市場經濟活動,致使國際市場之競爭愈演愈烈;(企業國際化的結果,產生本國企業與國外分支機構利益分配的問題;(美國改變經貿政策,不再將對日關係列為最優先考慮等。另根據雁行形態論,產業的轉換,多半是由上位國循序將成熟產業委讓給下位國。因此,可以說產業空洞化的問題,既是產業調整的問題,也是產業構造轉換的問題。日本對於產業空洞化所採取的對策,主要的有:協助外國企業培養創造性人才,降低風險,健全社會、經濟制度,以引進外國企業;移轉海外生產據點,維持並強化國際競爭力;留住研究開發據點,開創更高層次技術;放寬各種限制,提升第三次產業的生產性等。而當今一般日本企業的著力點,比較偏向於移轉海外生產據點方面。 事實上,最近十年來,日幣對美元之匯率大約升值三倍,使日本從加工出口國變成產品輸入國。不僅日本的製造業受到衝擊,也導致國際分業的迫切性。特別是日圓快速升值,對各種產業造成很大的震撼。以汽車業為例,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已大幅下降,汽車出口量銳減,進口車數量則反而持續增長,迫使生產體制不得不需要作適度的調整。在家電產業當中,約有八成彩色電視移往海外生產,且已有按家電機種之不同,實施國際分工傾向。半導體產業的進出口值,在最近十年當中,除了1985、1986年外,其他各年度雖然都有增加傾向,惟受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日圓快速升值之衝擊,生產據點也不得不往外移轉。一般機械產業為維持其競爭力,部分機種亦不得不移往海外生產,或由海外供應。至於纖維產業也因缺乏價格競爭力,導致國內生產空洞化,就業人口因而大幅精減,不得不加快國際化腳步,以突破瓶頸。所有種種,使得日本企業進出海外的活動日益頻繁且熱絡。 基於日韓兩國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接近,具地緣關係交通便利,加上韓國受到日本長期的統治所抱持特殊感情等,本研究特別鎖住在韓日系企業,期能探索日本式經營在海外的效應性。本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1)前言 (2)日韓經貿關係 (3)調查方法與樣本分析 (4)問卷架構及調查結果分析 (投資環境 (動機與契機 (合作夥伴 (經營管理 (與當地職工的關係 (效益性 (生活面 (5)總結
圖書
1.日本鑽石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朝日新聞(1996)。智慧藏現代用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