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維「輞川集」詩的禪趣
書刊名:嘉南學報
作者:葉淑麗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2
頁次:頁232-240
主題關鍵詞:王維輞川集禪趣山水田園詩觀照自然無心恬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王維是唐代自然詩派的代表。其山水田園諸作,詩風恬淡閒適,往往表現出靜美空靈的境界。尤其晚期所作的五絕與五徑,因為融注其學佛識禪的體悟,更是表現了清遠的禪趣。而晚年隱居輞川別業,與裴迪秀才優遊林下之後,每人各寫下二十首五言絕句的《輞川集》,更是摒卻作者刻意的主觀立場,在圓融觀照中,全然融合於山水自然之中,而達到隨緣自在的「無心」境界,處處透出禪趣。所以《輞川集》五絕體現了王維在學思想上的領悟,也是他尋求身心安頓的一種和諧的表現,可以說是他後期了水田園詩的代表作。 本文即從審美的角度, 探討《輞川集》的禪趣,凡分五部分:前言概述王維的詩風及詩風轉變的背景,提出《輞川集》五絕詩體現王維學佛識禪的體悟,深饒禪趣,為其後期山水詩之代表作。次者,「禪趣與詩境的融合」,探討禪趣與詩境融合的因素,瞭解禪趣深化了山水田園詩的內涵。再次,「王維後期了水詩的作表作-《輞川集》」,介紹《輞川集》的寫作背景及內容,做為探討本文主題的基礎。四為「《輞川集》詩的禪趣」,舉集中詩例分析其中的禪趣,並與其前期了水詩作一對照,以顯《輞川集》的特殊處。最後,做一歸結,《輞川集》中多首蘊含禪趣之作,顯出一種不分物我,毫無機心的圓融情境,這種隨遇自適、恬淡靜定的意蘊,最能妙悟自然之美,卻又往往啟人深思,頓悟生命之理。
圖書
1.(清)王士慎。師友詩傳續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清華(1991)。詩佛王摩詰傳。詩佛王摩詰傳。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昫。舊唐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思煒(19931200)。禪宗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維、趙松谷(1977)。王右丞集箋注。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回、李慶甲(2005)。瀛奎律髓彙評。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國維、滕咸惠(1987)。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侯迺慧(1991)。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永武(2009)。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大杰(1980)。李白與盛唐詩人。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雲霄(1986)。冷邸小言。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唐書盧藏用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釋普濟(1976)。五燈會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